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本文轉載: 政治大學社工師 Grace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2月某天聽到Irene Chen分享上陶育均老師PDCA課程收穫很多,
極力推薦,原本對PDCA毫無所知的我,心理埋下一顆好奇的種子;
沒多久,老劉醫師詢問幾個朋友一起去高雄上PDCA的課程,
心裡對PDCA感到好奇的種子彷彿悄悄地發了芽。

想到高雄溫暖的氣候,渴望學習和陽光的我,
決定帶著自己和心理的PDCA種子去熱情的南台灣接受滋養~
後來因為一些因緣巧合,我的好同事好朋友清茵
也有興趣一起來學習,豐富了我32夜的高雄PDCA微旅行~

上課前育均老師將我們加入課程社團中,
可以跟夥伴們自我介紹和課前作業,也分享多篇PDCA文章連結,
看到同是專簡八的同學王文祥老師也來一起學習覺得真是有緣。
老師和伙伴們友善親切的回應讓我對課程越來越期待~

課程開始前10分鐘育均老師讓我們採訪幾位不熟的夥伴,
開始醞釀和凝聚夥伴們的學習情境。
分組過程既緊張又有趣,我們這組因為同花順而成為一個團隊,
夥伴們來自不同的領域,因為評鑑是大家最常遇到的挑戰,
所以我們共同選擇醫院評鑑成為今天實作的主題。
過程中每一個步驟都可以思考討論
如何運用P(計畫)D(執行)C(檢核)A(行動)達到醫院通過評鑑目標
小組討論中難免遇到失焦或不熟悉如何操作,
老師豐富的經驗一看就知道我們在哪裡卡住了,
輕輕一點就帶我們從迷霧中又看到光亮,
育均老師真是PDCA神人無誤。

育均老師非常認真,課程內容豐富緊湊,處處有梗、段段有金句,
更對PDCA各步驟都編了容易記憶、朗朗上口的口訣,
除此還準備各項精美的教具促進學習動機,
而令人驚訝的還有PDCA的實務應用,
老師對PDCA的熱情和實踐令人讚嘆不已。

透過課程知道PDCA不只可以運用在工作中,
在生活、人際、家庭、健康、成長、財務…等都非常適用,
PDCA的核心精神不是追求最好,而是”追求更好”。
對我來說,知道PDCA不是絕對的流程步驟時真鬆了一口氣,
有些想做的事情,即便還不能設定精確地目標還是可以先做再說,
C成為核心,邊做邊調整,只要一開始就不要停止,脫離舒適圈,
轉動PDCA循環就如同爬樓梯,每轉動一圈,就會產生改變,
可能每個改變只是解決部分問題,或是在過程中又衍生新的問題,
但每天只要改進一點點,時間一拉長,就有驚人的複利效果。

套一句我們組學員對PDCA高效工作術的詮釋
”不會,不會死;不用,做到死”(用台語唸超有fu)
今年我想透過PDCA在自己的生涯、個人成長、
健康、人際等方面斷提升和成長。
謝謝育均老師、各位學習夥伴和西子灣的陽光、日落,
讓我有豐富充實的PDCA高雄微旅行。
也推薦對PDCA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跟陶育均老師學習PDCA
讓你的工作和生命可以開始更有效率地轉動和成長唷~

為了不破梗,忍住其他想分享的 (內傷中 XDD)

用OKR真的OK嗎


雪妹在賣場遇見正在買日用品的Mr. E "這麼巧,正想打給你ㄟ"
"哇,還好沒作壞事,喝喝,想找我甚麼事嗎?"
"最近公司一直說要導入OKR,你也知道公司以前都是用KPI
我們管理部很頭痛,還有謠言說OKR會取代KPI?
想聽聽Mr. E的分析;這兩個工具該如何使用?"

Mr. E: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
雪妹一定很清楚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是績效管理工具,
是為了得到公正客觀結果的評鑑手段
這個關鍵績效指標是被認可的、常用來反應團隊目標實現的指標"

雪妹很得意的表示:"這次你說的我都知道,
我還知道:KPI是按照 SMART 標準制訂的,可以被量化的呢!"

Mr. E: "太厲害了,那來談談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標與關鍵成果法
是為了聚焦目標執行的工具,不像KPI是為了考核結果產生
當初英特爾提出到谷歌將之發揚光大的
就為了團隊更有效率的完成目標,
並依據Check List進展來管理的一種方法"

看雪妹猛點頭;Mr. E吞了一口氣繼續說:
"它的主要流程是P-D-C-A的一個循環。
透過OKR可以提醒自己這個階段工作完成的狀況,
未完成的有哪些,下階段的重點為何
大至團隊小至個人;都有自己的OKR
提醒每個人不要只在過程中處理瑣碎事件,
卻疏忽最重要的結果,犯下所謂「見樹不見林」的毛病"

雪妹問:
"可以比較一下這兩者最大的不同點嗎?"
"KPI重視執行結果來考察績效
OKR關注過程以確認目標實現

在人本被動的思考前提下,需要KPI
透過拆解公司目標轉化成各部門目標
讓員工被績效考核驅動著行動

相反的;在人會主動的思考前提下
主管只要將目標告訴同仁
同仁可根據自己的方式進行完成目標,而非老闆說一步作一步
透過關注想達成甚麼、怎麼達成目標來驅動執行
OKR的項目是由員工和主管協商而成的
基層的聲音被聽到,大家工作更有自主動力"

雪妹又接著問:"那兩者有甚麼相同點呢?"

"不論是OKRKR還是KPI,項目都不可過多,原則以4個為上限
同時也都應該透明公開,定期檢視
不論是哪種管理手法,聚焦重點,捉出關鍵都是管理者必須要作的事
這兩者其實不會衝突;也沒有矛盾。"

雪妹:"一口氣講這麼多,說真的我記不起來"
"別擔心,一定會有方法的。要先回去了,我們有機會再聊"

雪妹一到家,看到Mr. E傳來的訊息
"簡單整理一下OKR vs KPI,希望對您有幫助"

看到這麼清楚的列表;雪妹覺得今晚可以滿足的好眠了

越熟悉的工具越易有盲點

本文轉載: 林福全『越熟悉的工具越易有盲點

平日做事習慣使用PDCA循環來做規劃,
所以對PDCA所代表的各項核心意義自認為並不陌生,
3/4在與同組互動後與老師指導後這一切有了新的變化,
也開啟了對PDCA新的紀元。

Plan 顧名思義就是計劃,確定目標與方向後將事情做最好的規劃,
訂計畫訂方向可使用的方法有很多,
利用四象限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並做風險評估,
課程中老師用了不同面向來解釋,並帶同學一起腦力激盪,
在工作中訂立目標方向並做出判斷執行規劃,
對在職場16年的我其實並不困難,
但困難的是很多時候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老闆的一句話,
因此常常在做計畫修正,而打亂了原本應該有的步驟,
例如最近的一個人力招募案,經過盤點現況,
找出人力缺口後並整合可運用的資源後訂下了計畫,
上呈給主管後被告知計畫暫緩,
我百思不得其解是否計畫出問題或是規劃不周,
上完課之後,我才懂了忘了把主管的期待值(風險問題)給考量進去,
感謝這堂課讓我領悟了這個問題點。

DO 按照規畫好的計劃去做去執行,原來執行也可以更有效率,
我們都知道做事是有分層次的,有做>做了>做完>做好>做到最好,
這讓我想到每每回家問小孩,功課寫完沒,得到的都是做完了,
如果沒有加以檢查,常常隔天回來就是滿江紅,
~~小孩就是把功課做完,就只是做完,
每個人對於做完的認知不同,標準不同,
所以,他做完了,但是沒有把它做好,甚至沒有把它做到最好,
所以把標準訂下來,訂一個大家都能認同也能接受的目標與標準,
是讓人可以把事情做好的基本門檻,
過了這個門檻才有辦法持續改善繼續做到最好。

Check 剛剛在do的階段有談到一個重點,
小孩的功課做完,如果沒有幫忙檢查,隔天就滿江紅,
(當老爸老媽的就要陪著等小孩罰寫完),這時就會抱怨昨天的自己,
#為什麼不做檢查##為什麼不做檢查##為什麼不做檢查#
對,因為很無奈,所以寫了三次,檢查很重要,
所以不管是在生活上或是工作中,不管計畫順不順利,
不管進度有無如期完成,都一定要定期做好檢查的工作,
透過檢查,有問題即時做出修正,
事前的預防一定會比事後的補救來的更加有效,
至少~~~我可以不用這樣陪著小孩一直罰寫,
可以用這個時間來做更多的事,共享歡樂時光阿~~~~~

Action 計畫在執行之後一定會有完成度之分,
在執行檢查之後就要能找出影響這計畫成效的好壞因子,
好的因子當然要將它留下來並將它具象化(訂立sop)
並讓後續計畫得以參考,至於壞的因子,有人說要刪除捨棄,
但我有另一想法,如果說成功最快的方式是複製別人成功的經驗,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
那另一個成功的捷徑何嘗不是參考別人失敗的案例並引以為戒呢?
所以經過檢驗找出影響計畫執行成效裡面壞的因子,
我一樣會將他收集,做成一份參考資料,
在日後的計畫中可以避免重蹈覆轍,
如此也才可算是完成PDCA的最後一塊版圖阿。

PDCA 雖然朗朗上口,
但是有時候越是簡單的事情做起來就越是困難,
越是熟悉的工具就越容易有盲點,我不歌功頌德這門課,
但他的確突破了我一些沒想到的點,回來重新檢驗工作現況,
這星期一直趕著要完成ISO 9001 2015改版認證稽核相關準備,
之前一直處於被動與擔憂的情況,利用PDCA 重新規劃與檢視,
確認自己可以運用的各項資源與時間,
重新分配調整之後終於在昨天順利地通過稽核,
所以說這是不是一個好課程真的不用我來說,
實際使用之後才知道這工具帶來的便利性阿。

最後的最後~~感謝第四組的神隊友,你們是我的驕傲,
來至不同領域的腦力激盪,硬是挑了一個難度頗高的題目,

過程驚險卻又令人回味,最後的模組,更是讓我驚豔,
原來我的連結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這麼強了



跳一跳可勾得著

本文轉載: 劉劭穎『PDCA高效工作術課後心得

#原本課前的阻礙
做事沒有效率。有很多想法,但執行力不夠。
很多事都做到一半,虎頭蛇尾。
還有拖延症的問題,不緊急但重要的事常常被一拖再拖。
願景跟現狀落差太大,導致願景一直停留在還是願景。

#課程練習與啟發
P: plan
第一步是找出問題。在願景跟現狀中間找一個可實行的中繼點。
第二步是分析因果。構想出一個(或多個)可行的路徑,
為了達成這個中繼目標,需要做到哪些事。
第三是挑方法。總和比較效益,可行性,和風險。

再來利用SMART方法,以解決問題為目的,
設定出一個“跳一跳可勾得著”的目標。
D:
利用簡單決策流程,來決定待辦事項。
因為總是有很多待辦事項,但是重要但不緊急的常備放掉。
利用決策決定出哪些要做,哪些待做,哪些找人做,哪些不做。
聯想到時間管理的一句話,不用做才是最有效率。
然後把待辦事項化成:
『主詞+動詞+受詞+時限』
C:
Check是面對現實的能力。
如果能更客觀判斷事實,就比較能調整行動,改善缺失。
也是我自己覺得常卡關的地方。
快速迭代,比一開始就完美還重要,也才可行。

除了確認作法,也要向內確認。到底目標是? 要改變什麼?

A:
Action 除了是行動,也有Adjustment的意涵。
把好的留下,不好的改善。然後再重新輪回。
#獲得什麼改變
最有印象是老師說的一句話:
『我們都太擔心做錯而駐足,而忽略了不作為的風險。』

PDCA是訓練面對現實,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管是在工作上,生活上皆然。

遇到瓶頸,從PDCA得到解答

本文轉載: 郭家銘【PDCA循環 學習心得
常常聽到PDCAPDCA
相信大家都有聽過PDCA
但,一直都沒有上過相關課程,
目前工作上遇到一些瓶頸,
只好乖乖來上課,希望得到解答囉!
P計劃-D執行-C查核-A行動

P計劃】
專案執行時,如何盤點專案待辦事項?
思考哪些是專案應該『取捨』放棄
思考哪些是專案應該『調整』順序
才能有效建立專案目標『具體明確化』
才能符合客戶的『專案計劃』。
D執行】
專案目標『具體明確化』後,
如何將專案『任務拆解』是很重要的關鍵,
細部拆解、標註說明、確實掌握,
將有助於提高專案『行動力』與『達成率』,
同時加入專案『KPI』才能讓『C』發揮關鍵效果
『任務拆解』加上『專案KPI』雙管齊下,
才能有效打動客戶的『心』。
C查核】
『查核』是最困難的,
專案企畫書寫得再漂亮,客戶總會刁難你的,
因為世界沒有完美的企畫書,只有適合客戶的企畫書,
執行力再怎麼落實,善用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善用數字,可以提升工作效率,
如果沒有做好『查核』機制,
『專案目標』永遠無法達成。
A行動】
專案執行,最難下筆的就是改善行動,
同時也是客戶評估競標者是否有心永續經營,
在專案規劃中的『結案報告書』部份,
依據專案目標、執行流程及成果,
評估其執行結果,檢討新的對策,
在新的年度提出新的擬定『改善計劃』,
不斷持續『改善、精進』。

陶老師的PDCA高效工作術
是以一個有經驗的教練
去引導你學習,同時有效率的吸收,
透過很多工具表單,讓我輕鬆學習,
透過很多遊戲案例,讓我了解細節,
去了解到自己不足,讓我持續精進。
PDCA 不是只有做一次,它可以無限循環

沒有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人生。


本文轉載: 研發主管 邱仕豐【沒有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人生。

每個人都會犯錯卡關,如何有系統進行檢討再精進,
是我從這堂學到最大的心得。

PDCA遠比你我想像的強大,
沒有時間期限,現在、未來,過去都能用上;
沒有範圍限制,舉凡創業、工作專案、學習技能、習慣養成,
甚至擇偶結婚XD ,只要拆解方法適當,PDCA更是易上手的好工具。

大家對於工作最大的問題,共通點都是雜事多,時間不夠用,
PDCA可以用在大小事上,但初期PDCA要做好做熟也得花不少時間,
進行P之前首要做的,是選擇最重要的事(吃掉最大最醜的青蛙)去做。

PDCA重劍無鋒,大巧不工
一般人只要跑過專案,大抵聽過PDCA,看似平常四個要點,
Plan , Do, Check , Action
(規劃目標、動手執行、檢討結果、改善預防再發)
理論上很符合邏輯,但實際卻容易打空淪為紙上作業,
很多項目只進行到PD,後續CA就險少關注追蹤,
更別提要進行第二輪PDCA,反覆檢討。

出社會後,看過用過一些管理工具,
方法越來越複雜,名詞表格愈來愈多,不過慢慢地發現,
真正厲害的領導者,並沒有太多的技巧,也沒有太多的花巧,
他們的語言是樸實的,行為是低調的,
就像楊過那把玄鐵重劍,無鋒卻威力無窮

這堂課在我看來老師將PDCA這把重劍融入生活,
一日三煉,三日九煉,九煉成剛,練出紮實的基本功,
沒有多餘的套路,各階段方法可操作性很高,
隨手將問題導入PDCA解決,甚至再進步。

#P階段
「目標太保守,埋沒好潛力;目標太高遠,實行會沒力」
依現有資源跟自身能力,搭配S.M.A.R.T,設定階段性目標,
讓自己看的到初步成果,吃點甜頭上癮後,再導向最終目標。

#D階段
執行的時候讓自己跳脫舒適區,待在學習區,避開恐懼區,
讓身心保有適當的焦慮,效率更高。
過程中不時問自己:
目標是什麽,要改變什麽,要怎麼改變,以終為始不脫靶。
執行不果的人可以利用社群向群眾宣示,
並搭配獎勵機制上癮,讓自己習慣達標的感覺。
#C階段
「欲追求遠大目標,先經常檢視成效」
這部份讓我最頭痛,因為自己懶散好面子又不愛動腦,
不愛訂出具體檢核項目,造成主觀認定自我感覺良好,
容易模糊化成果優劣
難怪小計劃我可以執行的很好,
但時間久一點的大計畫,就會常常走神,
透過三招「聚焦化,比一比,OK?
幫自己設下可量化指標,幫助很大。

#A階段
「不只目標實踐,還要成功再現」
我一直以為PDCA是稽核用,用來改善缺失,
其實也可以bottom up 訂出SOP,讓後來者不用再花時間踏雷偵錯。
A階段還有方法讓C階段的缺失意外成為優勢,令人驚訝。

#課後
課後嘗試針對相同問題(游泳目標),依照老師PDCA流程重新檢討,
從循環會看到自己的弱點,看到自己刻意避開難過的坎,
發現原有的方案已脫靶,自己為了檢核而檢核,
在方案階段重新砍掉再執行,游泳速度卡關很久,竟然又推進不少。

這堂課有學術理論作基底,更有恰當的身心理合適步調,
不會死板板訂出難以執行milestone,大大增加PDCA可操作性,
很高興從高手身上學到這深層的功夫。

為何這是Toyota的傳家之寶?


本文轉載: 范文傑醫師【為何這是Toyota的傳家之寶?

一切一切都是從太座那兒得知有PDCA的相關課程,
在課前問自己,一整天的課講四個字會不會很誇張,
不過醫院的很多品質改善計畫都使用PDCA的手法,
是競賽中琅琅上口的方式,
當時自己以為的PDCA看來看去就是四個象限,
把四個英文字位於的方格,用字填滿,然後,就結束了。

在過往的習慣,院內品質競賽後,一切都會回歸過往的常軌,
就像石頭投入池塘,除了漣漪,沒有剩下什麼。
在沒有持續監測PD改進的目標,就算是好的結果,也無法延續。
偶爾告訴自己,PDCA就是這樣而已,為何這是Toyota的傳家之寶?

懷著黑人問號報名了課程,檢了兩本書先行看過,拾得基本的概念,
至於要如何實踐,還是滿滿的疑惑來上課。

這堂課講的東西表面上只有四個字,PDCA
但引伸出來的個人時間管理,時限管理,專案管理,甚至向上管理,
滿滿的概念,以及實做的方法,都在整個六小時不含糊的表現出來。

24個學員,來自四大產業,進入教室之後,
整個課程的開始是藉由一早不期而遇的有意無意的交互訪談,
讓不同的人生的PDCA相互認識。
從理論到實踐,計畫的P,背後蘊含著艾森豪的四象限法則,
雖然大家都知道重要又緊急的事情要先做,
重要不緊急的事情要找時間做,
但是學習總是痛苦的,要走出舒適圈主動的練習以及刻意的學習,
不只是自己立志,還要大家的支持,做出承諾說出來,
如果可能的話,找到伙伴一起走,才走的遠。 

每年度的開始拿到新的行事曆的時候,或是農曆新年午夜夢迴,
總會立下很多志向,甚至寫在筆記的封面,今年要達到什麼目標,
幾個月內要更健康等等,幾乎是每年的必然,目標總是要解決問題,
選定主題,釐清目的,把因果關係弄清楚,畫出流程,
解決的方法是需要找出最有影響力的因子,
把最大的青蛙吞下去,不是總是挑最簡單的來做

過去總是挑不重要想做有樂趣的任務先完成,
因為有趣所以做很久又很快樂,每天雖然不是裝忙但總是很忙,
但是這是一種盲,遠離目標而不自知。

D是執行,在解構問題訂出目標之後,實做的成績需要可以衡量,
我們總是會被數字所迷惑,所以要轉成圖表呈現,
看到趨勢,遇到困難的時候總以5W2H
用問題樹嘗試去找到根本原因,做出改變,
當然在做的時候需要記錄,
失敗要有原因分析以做後續改進,成功的話也是需要審視,
不然一不小心就成功了,到底是流程作的好,還是單純只有運氣好,
瞎貓碰到死耗子,也都需要記錄以及審視。
脫離舒適圈,大家都會說,但是大腦已經習慣不耗能的行走,
單憑反射就可以做事,這個東西很不好,要刻意的避免。

C是檢核,三個手勢,方法簡單,背後有很多要素。
聚焦化,需要把注意力以及資源放在最重要的點上面,
最長以兩週80小時做切分以及回顧,做好目標管理。
比一下,有每日每週每月目標,常發生項目的頻繁檢討,
注意改善機制後的差異。
是否有效,方向要對,就算慢慢走,也會到。
跑得快但是反方向,也是徒勞。
OK嗎,可以從每一個動作的優化,流程的改善,防呆的機制,
遇到黑天鵝或是撞見紫犀牛有沒有備援或是保險。
檢核一般來說是個人最討厭做的事情,
因為會看到自己的不足以及缺陷,
尤其是外稽,總是血淋淋的揭露,也是如此痛苦,
我們就會一直做一直做,沒有調整,改進。就會離目標越來越遠。
A是行動,或是再啟動,做的好的有效的變成SOP
沒有達標的沒有用的就刪減,可以利用新想法拓展。

PDCA不是只做一次,為了要有動作而動作,是一個循環不已,
如太極的陰陽生生不息的進展。
當然刪減也是很重要,人的注意力就是那麼多,
不太可能時時刻刻都緊繃神經專注的進行工作。



PDCA在自己的日常落實以大腸直腸外科手術醫師來說,
進行腸癌手術最不願意見到的併發症是手術腸子接合處的滲漏,
如果有大便滲出,會產生嚴重的感染發炎,
就算感染處理好在發炎的過程中也會讓癌細胞活化,疾病會進展的很快。
P:減少吻合的滲漏比例(小於1%, 一百例小於一例)
D
1. 減少手術吻合後腸子的張力:該分離的沾黏不要畏難而不去做
2. 小心處理組織不要傷到周邊的血管。
3. 吻合端腸內糞便要清乾淨,
所以患者手術前要確實喝泄藥以及低渣飲食,
口服的抗生素不要少,不要怕患者受苦。
4. 縫合的部分要加強多縫合一圈來確保。
C
1.      手術每週都會執行,做好每一台手術的check list
2.      確定每一個D都確實完成,若有僥倖也要誠實記錄,
3.      坦然面對自己的不足。
2. 值班後的精神狀態如同酒醉,避免值班後安排大手術,減少風險
A
增加手術前讓病人拉肚子清腸的動作,
腸道接合時的手感傳遞過來的過程可以加強成功的信心。
檢視手術標本的完整性也是必要的動作,
可以預期對應下來的結果是術後滲漏的比例降低。
所以適合列成標準化的動作,持續進步。

對於核心工作的核心任務,真的需要PDCA的持續推進以及改變。
除了自我審視,也需要定期外部的稽核,矯正偏差,
不要一直自我感覺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