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五個技巧

一樣的文字,為何不同人講起來會有不同效果,
大多數的人都將之歸為「天賦」,事實上是有方法可以學習的。
說話時,如果不要只是平淡無味,聲音表現可以有更大的區別

可以運用的方法有哪些呢?
A.音色
  不同人的音色不同,當有不同角色在溝通時
  可模擬不同角色的對話,使用單口相聲的"對話框"技巧
  用當事人的語氣方式,換位,就像當事人在現場說話的樣子
  溫軟、甜潤、飽滿...透過不同姿勢的調整訓練,就可以表現出
  聽到你所聽到的,看到你所看到的,感受你所感受到的說話特質
  情緒表達得宜 畫面感出來

B.音速
  話語的個性
  不重要地方加快速度可以讓內容更緊湊,
  重點、複雜的部分把速度放慢,則可以讓聽眾有消化的空間。
  而適度的沈默,運用停頓,能使聽眾思考並等待後續的重點。
C.音階
  塑造對話氛圍
  語調的高低起伏,深沈重厚的聲音,能更有力量,
  也更能提升內容的信服度,重音也會有強調效果
  如果是演講影響力的主題,可以用胸腔的方式較能引起共鳴。
D.音韻
  情感的鋪陳:哭調、平調、柔調、曲折調
  聲音有一定的韻律性。也可以創造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連結性。
  適度的抑揚頓挫,不會只是平淡的直線,就可讓演講更生動,
  搭配故事的節奏,創造出起承轉合的意境。
E.音量
  精神的表現
  透過音量,可以轉化出慷慨激揚,可以增加聽眾的熱情,
  低聲細語,有時反而仍讓聽眾更專心。
  這是任何人在使用上立刻可以切換的大小聲法

掌握要領,勤加練習,你/妳的聲音也可以很不一樣!

音樂是演講的催化劑

演講要不要搭配音樂是很有趣的問題
用的不好會是干擾;用的恰當就會絕妙
那該如何使用兩面刃的音樂呢?
1.音樂和微笑一樣,是比英文更通用的語言
流動的音樂可以補足演講文字的空白
將韻味帶入

2.音樂可輔助講者情緒的宣洩,達到感性催化效果

3.演講內容為主食,表情動作是菜,
音樂道具是調味料,可以讓演講更有味道
演講主題在前景;搭配音樂在背景,可以讓整體呈現更有層次
大家都知道要看場地、目的、情境、節奏而挑選
每個人心境歷練不同,有各自雅量,不同音樂感受
所以音樂寧可挑明確類型的,意象不明的會有爭議
那該如何選擇音樂才好呢?
暖場:適合親切音樂,以輕鬆帶入氣氛為主
中場:適合親柔音樂,以舒緩、進入情境為主
收場:適合激情音樂,以行動力、勵志音樂為主

為不影響聽眾,最好選沒有歌詞的純音樂
不論如何,音樂只是搭配,不可搶過主角
從音樂一出現的那瞬間當結束
旋律節奏都要和講者的風格做好呼應

整體來說,音樂並不是必要的調味料
針對自己的屬性,思考演講是否要適合的音樂一起揮灑
不用武器的真功夫絕對是可以上場決戰的

如果喜歡音樂的搭配,
就好好挑選音樂,妥善運用成為精采演講的有力工具吧

四種文章用法

講好演講先寫文章,在寫文時到底是要重情、重理還是重應用呢?
一般文章,有四種區別,著重重點各所不同:
1.記敘文:描寫人、事、景物、的情形所重在「像」。
「靜」的記載,是記人、事、物的形狀,沒有動作或心理的刻劃
「動」的描寫:偏重事實的經過、活動的過程與人物心理的狀態。
2.抒情文:表達自己內心的感覺,喚起他人的共鳴所重在「情」。
利用文字抒發和表達感情,將我們的情感表達得恰到好處
感人至深的好文章,莫不包含濃厚與真摯的感情。
3.論說文:說明事物的道理或物體現象的知識所重在「理」。
(1)說明文:
解釋事物,說明意義,使人得到道理的知識類文章,較客觀。
(2)議論文:
表達自己意見,評論是非,以說服別人為目的的文章,較主觀。
4.應用文:將以上各種體裁應用到一定的格式,所重在「用」。
在生活上的應用文體。
回頭檢視,如果用在演講時,甚麼樣的呈現會最吸引聽眾呢?
大家很清楚知道是運用故事的抒情文,
但如果濫情而言之無物,當然沒有價值
所以可以運用四種手法的搭配:
以抒情為為主軸架構,用動之以情的故事開頭帶入情境;
過程中搭配記敘文手法:一邊做靜態記述,一邊做動態描繪,
談完故事後,言之有物帶入的洞見,講出獨到見解使人深信,
這是發揮論說文概念,(絕對不是長篇大論講述論說文的筆法)
最後如同應用文精神,將剛所講的內容,
讓聽眾聽完帶走的核心概念立即可應用。

透過記敘文、抒情文、論說文加上應用文的手法
「像」「情」「理」「用」四法並用;巧妙搭配,
絕對能創造豐富又有意義的好文,值得細細品味。

寫出精彩故事

故事人人愛聽;巧妙各有不同
有甚麼方法可以寫出好故事呢?和大家分享以下幾個技巧:

1.掌握主題
無論有什麼再好的點子,都應該以不偏離主題為最高原則。
想講得很多,就記得要割愛,否則畫蛇添足。
故事情節語句再華麗,情節再誇張,那都只是表面的,
但能不能把聽眾留住就要看講者真正的本事了。
記得兵在精不在多,質比量更重要。
用有溫度的情節,最有心的呈現,帶給人的感受自然會有感動。
故事說的平淡,也可能撼動人心;就是暗藏高潮。

如:節奏、吊胃口、創意、主線、人物、場景、伏筆等方法。


2.善用伏筆
在先前設相關的橋段,到故事進行了一個程度後,
再將這個橋段或提示呼應出來。
伏筆要聚焦主題,所有的因素都要因故事主軸而產生,
伏筆的內容不要和主題無關,否則不但達不到效果,
也有可能削弱了故事的力量。
表現方式:可能有出現一次的畫面,也可能是段不經意的橋段,
有可能是一句對白
也不要用過多的伏筆,會讓讀者搞不清楚狀況,失去了伏筆意義
如果能善用伏筆,並在高潮點爆發,會是很好的表現方式。

橋段設定
(1)對比橋段:製造反差對比,突現出不同
(2)陷阱橋段:進行轉變,產生極大的落差,以突主題。

3.劇情節奏
平淡的戲,提不起讀者的興趣,
都是高潮的戲也會讓讀者變得麻痹;
假設劇情的高低,就像條起伏的曲線,
高低起伏越大的劇情,達到的效果就越驚人,
就像是遊樂園的雲霄飛車
高低落差越大的段落,乘客尖叫的聲音也就越大,刺激的過程越高。
如果高低起伏是座標上的Y軸,那麼X軸就是劇情的節奏。
節奏的快慢,影響到人的情緒起伏,
慢拍給人平穩的情緒,快拍給人緊張的情緒。

4.吊胃口
直腸子一路通到底,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會造成還沒有醞釀的過程,就直接演出來了。
想表達的重點,醞釀到最佳時機再爆發出來,會有意想不到效果
當我們安排的劇情,在一開始就被猜出結局的話,
聽眾還有想聽下去的欲望嗎?
所以要記得:設計一些陷阱,讓讀者上鉤
安排精彩的點子,要在什麼時候出現,
聽眾最想知道的答案,就不能太早讓聽眾知道
過程透露出片段資訊,讓聽眾急著想知道,就慢慢被劇情牽著走
釣魚拉杆的時間點要準確,當魚上鉤時,
太早拉,誘餌還不會進到魚嘴,魚會跑掉;
太晚拉,誘餌已經被吃了,魚也會跑。

5.製造高潮
高潮的表現方式,不要太過公式化,
以往見過的各種表現方式是可以供作參考
用心思去變化,發想創意,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有出人意外的情節會有很精彩的戲劇效果

集中技巧,在關鍵高潮點爆發出來,這樣的劇情才會打動人心

9/3軍人節回顧

當軍人時,幾項難得的經驗
1.因擔任陸軍招募志工,上廣播宣導ROTC的招募
非常有趣的經驗,尤其有現場觀眾直接CALL IN問問題時
應如何回答,在之前要準備甚麼資料
奠定了後來連隊曾經有一度,
志願役士兵招募在指揮部奪冠的經驗基石
(當然也歸功於連隊超強的宣傳功力)
甚至後來到業界招募之應用,讓團隊不論在帶RDPM
招募報到都這麼高的水準


2.體驗了跳傘、打砲彈、飛彈的實彈射擊
非常幸運,軍旅在實兵單位,有幸逢參加多項演習及基地
因此不用去玩高空彈跳、打漆彈、玩CS或戰略遊戲
在部隊時,這些都是玩真的
3.直接管理近百人的經驗
學生時代,雖擔任過班代、系學會長
但畢竟都屬服務
在部隊時,許多家長將他們的子弟交給我們訓練
我們就有使命將同袍的戰力提高,並讓他們平安退伍
要兼顧讓士兵吃飽;睡好、休假正常且完成各項任務
->不但學習到有效資源管理
也清楚體驗: 以團隊榮譽為前提的目標管理
別說軍中學不到東西,而是看用甚麼樣的心態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