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正在我身上萌芽茁壯

本文轉載 PDCA正在我身上萌芽茁壯 台積電 陳鴻杰  

C出發的 PDCA
掌握Plan的精準度、Do tempo action的未來

PDCA 是執行任何專案的慣用手法,
看似簡單的環狀連結卻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在其中,
不得不承認過去的我在接到任何專案,
或是任何 AR 總是一股腦地投入,
一頭熱的開始計畫、怎麼做、檢視做的進度、
然後看成果再適時的修正,
看起來恰似依照著 PDCA 的方式執行,
但是實際上卻是有許多的空間可以檢討。


尤其因為工作轉換的關係,
更讓我發現原本的做事方法有了極大的問題,
發現自己在 Check, Do, Action 三者轉換間有很大的問題需要改進,
沒有設定中間檢核點,
長期計劃執行不如預期,讓計劃後半期非常緊張,
執行上也有出乎意料的狀況發生,也讓結果美中不足

上完育均老師的PDCA高效工作術讓我有大夢初醒的感覺,
原來「自以為的PDCA」都是假象,
自己也體認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要從 Check 反過來規劃 P , D, 以及 A
藉由思考檢核點確認時( Check ) 執行的成效會有怎樣的改變,
可能有多少誤差或是問題待改善(find action)
如何讓執行上(Do correct things) 皆是符合時程且看的到成效。

最近在規劃同仁的 「高風險作業表單查核技能提升」
計劃時就將上述的步驟應用上去,
規劃時程及預計看到的成效(查核準確率達99%以上),
產出10份查核標準教材等

執行分三階段-
1.產出標準教材
2.教育訓練
3.訓練前後考核人員查核準確率提升20%

未來更可再推廣
1.新進人員訓練必修課
2.廠務設備人員訓練課程訓練(填寫人完善率提升至95%

另外在檢核部份 也將績效、任務進度、
跟每日工作內容依據月、週、日重新檢視,
育均老師上課所教的PDCA目前正在我身上萌芽茁壯,
期待自己能夠靈活運用,在工作及生活都更進階。

延伸學習:PDCA高效工作術

豁然開朗每次要設定KPI是這麼一回事

本文轉載 台積電 馮宣皓 豁然開朗每次要設定KPI是這麼一回事

PDCA高效工作術」一開始的想法是PDCA已非新東西,
抱著學習老學問得到新啟發的心態去學習。
但是上完課程後令人驚艷不已。

增進思緒架構的完整性、
能將問題點拓展分析歸類、讓方案整合運用,
透過標準化檢核,能暸解問題是否有效解決。
目標的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好的PDCA要有兩個循環~才是正確的方法!

老師的遊戲分組非常有趣,
我學到有想法時就該立即行動爭取,尋找資源,
團隊合作,發揮效能極大化。
課程ㄧ直要保持高度專注,
加強了學習力了學習後該如何套用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上運用,
「找對方法、目標拆解、執行追蹤、檢討改善」
先有大方向後再衍生出小細節,環節出問題所在處,
重覆操作系統分析,才能得出最貼切的結果!

Sharing PDCA principle:
Plan目標設定-
SMART原則訂目標,制定出可驗收的產出成果(KPI),
這不就是醫院每次年度目標都要單位設定KPI,
這時候豁然開朗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Do執行-
Plan計畫之後最重要的是Do執行->Do執行->Do執行,
如何有效率的把事情做對很重要,
很多人花很多時間做很多事情,但是沒有效率加班也是沒有效益的。

Check檢核-
判斷如果不符合,要矯正調整行動、改善缺失要求、預防風險發生。
就像是精實醫療的概念,
以豐田汽車的案例如果遇到問題,
需要停下來確認哪裡有問題,馬上矯正缺失再行動的概念,
以免做完之後才發現錯了浪費許多時間。

Action行動-
紀錄佐證->資料查詢->公告標準,制定SOP標準,
也就是醫院制定的ISO標準,
讓大家可以記錄佐證、查詢、公告。
下次就可以按照這個標準持續進行工作,
如果有問題就要重新PDCA持續改善。

上完課有意猶未盡的感受

本文轉載 上完課有意猶未盡的感受  台積電 廖平浩

PDCA 這個名詞對大家而言並不陌生,
PlanDoCheckAction四個英文字,
但要如何實際並有效的運用,才是重點所在。
就像擁有一口絕世寶刀,但不得刀法,也是枉然。


陶老師的課程十分生動有趣,
包含分組競賽提升學員們的參與度,
或與大家互動問答增加印象,
更以各種淺顯易懂的例子
讓大家了解PDCA的核心觀念與使用時機,
跳脫出既有文字冷冰冰的說明,

這些都是以前我不曾接觸過的,
上完課有種意猶未盡的感受,
總算是了解到PDCA的中心思想。

人生其實就是個很大的PDCA
人生裡面有工作,健康,家庭,
這些也都可以用PDCA去達成自己想要的目標。
我覺得最難的是P,即Plan,大家也常說萬事起頭難,
想想過往的自己,有些事缺乏plan
所以在執行過程就會跌跌撞撞,有時結果也不盡人意。


但經過此課程,讓我的思維更加完善周全,
相信往後善用PDCA這把絕世寶刀,
有了刀法,加以持續練習精進,
也就是與課程呼應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未來一定更加精彩!
也期待下次參與陶老師的課程能夠學習到更多寶貴的知識。

求新求變時代,老方法是否仍管用

本文轉載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門課  台積電 ISEP David

PDCA Cycle 1950
就被戴明博士(W. Edwards Deming)在日本講習提出,
是個年代有點久遠的管理手法,
在這個求新求變的時代裡,老方法是否仍舊管用呢?

回顧在ESH的管理上,不論是自己或是所見,
PDCA執行起來變成"Pdca", "pDca", 或是"pda" 還蠻常見的,
畢竟每個人對於PDCA的解讀和瞭解深淺不一,
選用此方法與否,或是用起來是否能發揮良好的成效,
就會是充滿問號的結果...

既然PDCA是個老方法,坊間的書籍或介紹不會少,
但我認為是否能夠有效的導入在工作或生活裡有效應用,
需要有個大師引領使用者入門,
這個入門至少應包括正確的認識PDCA
以及除了原理解釋之外的實際演練。

就很像我們在傳遞或交接給後輩一項工作時的紮實作法,
就是:先說明一遍,然後操作一遍,
交給後輩操作一次由前輩觀察是否正確,
才能有效的確保這個工作能被順利地執行。
即使這樣做,通常也只能達到70分的水準,
最後還要在後輩實際的操作中,
前輩給予後輩提點眉角,才比較容易達到90分以上的水準。

這次有榮幸參與陶老師在台中大肚山的課程,
觀察到陶老師是搭配實際操作的方式,
讓學員可以快速的在理解原理之後,實際進行案例演練,
縮小了原理和實作面的落差,
讓學員可以快速上手去應用所學到的PDCA
並且也點出了在執行上可能出現的毛病和問題點,令人佩服,
這是近期令我印象深刻的一門課,
也很感謝陶老師傳遞善知識,
協助我和大家未來有機會提高工作效率。

延伸學習:PDCA高效工作術

投入輸入vs成果輸出


Mr. E詢問Jacob帶團隊的狀況,
Jacob提到,自從透過給團隊分段設定目標後
團隊的改變,變得更願意作積極衝刺。
不過...

"怎麼了嗎?"
"工作任務一直很多,看著大家很努力,
然而我希望團隊不過度加班前提創造好的績效
該怎麼樣作更有效益的安排呢?"

"很好的問題,我們先思考看看,
是不是每件事都是要花非常多時間才能達到的?"
"並沒有"
"那是否每件事努力付出後都會得到很好的成效?"
"當然不是"

"所以,如果我們用投入心力及對應成果來區分,
是否就能作出取捨呢?"
"恩,可以再說更清楚一點嗎?"

"大家都知道要減少不必要心力投入,專注在有效產出
我們是不是可以將您所提到的績效
想像成[產出/輸入]
也就是說,要努力用較少的輸出的到相同產出
或是用同樣輸入得到更多產出。"

看著Jacob若有鎖思
Mr. E拿出了筆,在筆記本上大大畫了兩軸,區分成四個象限
"這兩軸分別是輸入(投入心力)以及輸出(對應成果)
在資源有限前提下,我們為了促成成果,讓努力更聚焦,
可以將各工作任務放到四象限中。
x橫軸的輸入表示執行難易
y縱軸的輸出就是收益高低

要確保努力的成效,並非想到甚麼就憑感覺去作
考量投資效益,當然要聚焦在左上"易執行,高效益"的事項
所以管理找要找到這類的事情讓團隊應先進行

如果屬左下"易執行,低收益"的任務
雖然效益不高,但因馬上可以作到,所以可在零碎時段趁空進行。

右上的"難執行,高收益"事項
因為是高收益,所以很吸引人去進行
或許是因為沒有經驗,沒有技巧,所以非常不容易進行
因有高效益的成果,建議管理者要想辦法透過學習,運用方法
讓其轉化到左上的區域,使其變的容易進行
才不會花費過多時間而難以達標。"

至於右下的"難執行,低收益"區域
乾脆就不要浪費時間去進行
以免白花力氣

Jacob也拿出了筆記"感覺這象限很好運用ㄟ"
"是的,譬如在生活中成本有限,想抉擇買東西或投資
考以將支付或投資金額當作是輸入;買的商品是產出
思考作更有效的投資

應用在學習新知
學費及學習時間是輸入;改變成效是產出
這就可以讓我們在思考要優先買甚麼或是必須學甚麼

經營公司也一樣
投入時間或金錢是輸入;得到收益是產出
當作產品組合或是經營方針排序抉擇時
可以用是否易於執行及所得到收益來判斷。"

Jacob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想迫不及待開始應用

"考量時間成本資源有限
在機會成本選擇下
運用輸入輸出象限是個不錯的選擇。"Mr. E為今天的對話下了註解

高效時光技連結】https://futuretalent.pse.is/taoyugin


從"化城喻品"思考目標設定及管理

JacobMr. E訴說目前任務困難,和團隊談遠大目標沒人聽,

士氣不高,帶團隊不易的窘境

Mr. E聽完Jacob急促的描述後,緩緩地問:你聽過"化城喻品"?
Jacob滿臉疑惑地說:沒有,說來聽聽,看Mr. E又要賣甚麼關子

Mr. E就像對孩子說故事一樣,很生動的描述著:
法華經中,有位導師帶著一群人去尋寶,
由於路途遙遠,當走到半途,大家都累得發慌想放棄
導師鼓勵他們:「為什麼要放棄珠寶退回去呢?」
導師便暗使法術,藉不可思議的力量,化作一城,
告訴眾人說:「各位,暫時進入此城休息吧!」

疲極的大眾,非常高興,感覺非常舒服,不想再鼓起勇氣前進。
於是,導師使幻作的化城消失後說:
「這個化城不是目的,只是暫時休息處,
寶藏越來越近了,繼續前進吧!」
在導師苦心誘導下,眾人千辛萬苦最後終於找到了珍寶。


"您想要說的是?"
"管理者必須要有化城的能力,給全體夥伴一個看的見的目標前進
您知道,為何籃球架子是這個高度嗎?"

"配合大家的身高設計的"
"對,如果是兩層樓高,誰都投不進,大家都不會想投
如果都是幼兒框,輕而易取灌籃也沒意思
所以設計出[跳一跳鉤的著]的高度最有吸引力
面對這樣高度的目標,大家就會維持興奮,樂此不疲。
所以管理者要想辦法設計這種高度的目標
如果是這樣,那您會怎麼安排呢"

"可以設定大家能力所及的目標,並在過程中常常檢視及鼓勵
每段時間讓團隊專注在該任務上
不讓大家覺得任務重,也不讓成員去想團隊的困境。"
"聽起來很不錯,就用這個方法去執行吧"

延伸閱讀:投入輸入vs成果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