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好呈現;未來能看見


年底,對很多人來說都在煩惱年度績效&自評的寫法,
到底該從何下手呢,以下4點作法建議:

1.目標有實現
績效自評的部份,要從公司的目標、團隊的指標及主管的期許來媒合
針對公司賦予的目標、主管對個人期待下手,證明可做到甚麼程度。
所以這絕對不是一個沒有範圍的文章,該針對關鍵目標去拆解,
這也就是OKR中,KR的執行狀況。
其他過於瑣碎的事不需詳述;
一步步完成關鍵指標,目標自然會達到。

2.數字來連結
既然是寫績效,就不是描述一堆形容詞,
比如:我整年不但敬業精神佳、工作態度傑出、和各單位配合良好……
這些寫了,說穿了只是佔版面,對考績評斷完全沒有幫助

形容詞對每個人來說,都有不同的主觀認知,缺少客觀的判定。
所以要給具體的成效,用數字說話,才能提供明確的刻度,
譬如可以拿過去同期做成長率的比較,
比如:和去年度相比,今年的良率提高15%、客訴量減少20%
今年的客單價提高15%、人均產出提高50/人時、
品質成本降低8%、無效庫存減少100/(12%)
做了其動作前後影響:提高效率30分鐘/次、……等
會讓主管更明確知道實質的差異。

3.績效好呈現
千萬不要寫這一年『做過的事』,而是要寫『做到的事』,
更好的是寫『做好的事』

不需要將工作內容詳述,重點是實值績效表現
很多人的自評,就是將平日的例行作業、工作職掌內容列出
說穿了,這是主管本來就知道的事
(除非主管太混或是新接手)
這樣的自評內容過於平凡無法突顯出差異,
建議要說出:在做了這些工作內容後,對公司產生了甚麼幫助
讓公司多賺了多少,對公司節省了甚麼
工作價值對公司的助益,比較因你的價質改善前後的差異
舉凡:提高公司效率、降低哪些風險問題、發掘並解決了甚麼問題...
可以明確凸顯公司有你就是不一樣。

自評的目的是突顯個人在工作上的貢獻與價值,
記得不要只寫做過哪些工作項目,也不是寫有做到哪些目標而已,
而是要寫哪些部分超過公司目標、主管期待,也就是有做好的部分,
才會讓人眼睛一亮,改變主管打分數的感官。

4.未來能看見
最好還巧妙帶到未來規劃,讓工作有延續性,展現深思熟慮。
除了寫過去的一年,也要寫未來的一年
自評除了高標準的自我檢討外,也要看得到前瞻的部分,
讓主管強烈感受到你的企圖心,以及積極性。
考績看似是在打過去的一年,然而這種和年終獎金連動的機制,
背後目的也在獎勵若是未來高優質的潛力股是值得投資的,
而不單純只有獎賞過去做得好,
所以要讓主管看到你在未來更有貢獻,相信就會在年終時對你投資。

想成為高優質的潛力股,透過公開說明書讓大家搶著投資
想在年度考評與眾不同,透過績效考評表讓老板高新留才

目標有實現;數字來連結
績效好呈現;未來能看見

延伸閱讀

“教學的技術”心得分享

2008年擔任公司內部講師開始,
感覺即便認真準備教學,學員也不一定有好的吸收,
將艱深的知識轉化成大家都容易吸收的方式一直有困擾
更不知如何評鑑教學成效...
那段時間一直在歷練集團內部講師工作中
慢慢累積經驗,一邊將不好的成效慢慢調整
但總覺得這樣Try & Error嘗試,對於教學技巧的成長速度總是太慢
在一邊充實自己同時,一邊想為此找到解答

有幸上了"專業簡報力",感受到福哥一流教學方法
就很好奇福哥為何有辦法讓課程變得如此生動精彩
因緣際會下,非常幸運上到福哥:"教學的技術"整天課程

帶著朝聖的心向福哥學習,果然,在"教學的技術"課程中深切感受到:
福哥不論課前叮嚀,課堂提醒,操作方式,演練回饋,課程節奏搭配
連不同場景,都有完全不同音樂的元素搭配
每個細節都是精心設計,用心安排,作出完美的整體呈現


讓我想到在五月天演唱會的曲演奏,
歌聲、音樂搭配燈光煙火布幕,讓觀眾驚呼高潮不斷
從快歌開場,勁歌暖身幾首後切慢歌,和聽眾感性對話
帶著所有人的靈魂離開地球表面
這樣的情境,就如同福哥課程中的演練、示範、操作、回饋
同樣給身為講授者的我們
無比知足,想舉手乾杯,敬滿滿的震撼感動

過去一直認為:如果學員不同背景,程度有明顯差異
能讓未接觸過此領域的學員可以進入狀況
同時讓高程度的學員不但願意投入課程,還能再提升更高等級
兼顧不同學員的學習效果,這應該是難以作到的
從福哥身上學習到,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是有好教學技巧套路的
運用團隊機制平衡發展,競賽方式製造舞台
背後藏著學習理論及心理學的大量know-how
在緊湊的課程發展中,創造了高效的學習成效

幾年前在集團內講授的"目標管理"課程內容雖然豐富,
但大家聽得索然無味,似乎只是將知識傳遞,沒有明顯成效
今年有機會分享"OKR目標管理術",我告訴自己不能只是平凡呈現
思考福哥課堂所提醒的關鍵概念:

好老師的價值
不是在台上講了什麼
而是給學員帶走甚麼

因此將原本課程全部打掉重新設計,
教學套入"問答、選擇、討論、演練操作、分享、影片..."等手法
短短幾小時課程,學員課後反應激烈:
"從只知道有這個工具,到知道OKR的面向及運用,收穫相當豐碩。"
"原本對ORK一知半解,課後對ORK如何運用,有清楚的認知。"
"課程中喜歡團隊合作、互動、講師活潑的教學方式,與口訣速記。"
"OKR的觀念及應用,清楚帶到精彩且簡明的講解,真是太厲害了!"
其實,這些都是我將"教學技術"手法靈活運用而已。

慢慢內化《教學的技術》方法後,我再調整成更多元的教學方式,
運用開場互動、時間機制、示範演練、遊戲機制融合在課程中
更站在學員的立場去設計,不同學員不同需求有完全不同的呈現
思考能給予學員甚麼,要創造甚麼情境,要用甚麼手法
從教室,螢幕,燈光,冷氣,音樂,座位...許多微小細節的準備
到開場如何建立信任、分組安排合理性、如何兼顧尊嚴與約束力
在時間緊湊的步調下,進行示範、操作、演練
並安排快速檢核方式,以確認學員學習成效
接近尾聲的重點回顧,彼此分享,及要讓學員帶走的體驗...
在接受福哥強大洗禮後,這一切的刻意安排都變得那麼理所當然

非常開心個人在課程教學技巧有進步
無庸置疑,福哥的教學技術絕對對我有莫大的影響幫助
出乎意料的是
我運用:"問答法、遊戲元素、角色扮演法"等技巧,在對孩子的教育上
變得更有辦法:讓無法靜下來的孩子願意配合我的指令動作
在帶團隊時,也運用教學技術的"三明治回饋法"
讓不論是職場前輩;或是年輕夥伴都願意接受建議,嘗試更高的挑戰

教學的技術,影響的不只是教學,
從親子教育、團隊領導乃至與人分享都讓我有更高層的體認
真的感激福哥對我的正面影響

學習教學的技術,進化人生的藝術!

PM的兩大利器

本文轉載:Acer PM 趙圻軒Gino
「你永遠不知道市場會如何反應,先試了再說。」
前幾天,我在電梯裡巧遇宏碁智慧佛珠的製作團隊成員之一,
除了恭喜他們的輝煌戰績之外,
他也跟我分享了一下當時的開發經過與心路歷程。
其中,他說了這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在智慧佛珠推出產品前,這個團隊在做智慧手環,
大家在發想穿戴手環功能時,發現其實人手上戴的東西太多,
有手錶、手環,後來發現佛珠是很多人會戴的。

原來,在最當初有這個idea的時候,
內部其它部門也是不看好,甚至有點譏笑,
接著才廣收到各方的建議。
「投入市場就像打水漂一樣,你一定要先擲出第一發石頭,
透過激起漣漪的大小振幅等等,還有落水的距離遠近,
這些就像市場給你的立即反應,你再針對些反應邊做邊修正,
開始了才有機會成功;而不是手裡拿著石頭,光站在湖邊發呆。」

最後,他們發現居士念經時,左手拿佛珠,右手要戴計數器,
另外往生法會請和尚來念經,若家屬要求念三萬次,
但到底請來的法師有沒有真的幫你念到足夠的次數呢?
另外台灣有迴向,但中國沒有迴向的概念,
所以中國賣智慧佛珠的App迴向功能就沒有用。

為了開發智慧佛珠,他們還找來尼姑、居士、和尚做焦點團體研究,
去瞭解佛珠究竟如何使用,瞭解一圈該有幾顆,
結果發現每個佛教派別不一樣,因此最後提供訂製化服務,
事實上這個智慧佛珠具備了所有健康手環的功能。

這跟我的想法不謀而合。
我想,這就是在PDCA中的Check 檢核,
我認為CPDCA佔最核心的部分。
透過陶育均大哥生動活潑的教學,循序漸進的引導,
讓我完整吸收PDCA的概念,我更運用成CAPD在我的職場上。
C開始,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
扣住「目標」、「問題點」、「改善策略」這三個面向,
接著再進入A行動改善==>P計畫==>D執行,完成CAPD循環。
以行動改善為目標,
從而設定計畫著眼於潛在或未來的問題,致力於提高成果水準。

PDCA確保規劃無誤,用CAPD查核缺失。
PDCA+CAPD雙循環,才是PM手上的兩大利器,
在戰場上提高勝率。

人生有時不也是跟職場一樣?
康莊大道在眼前,
也是要跨出第一步才有機會走到心目中的目標,不是嗎?

燒腦之後,我體悟了什麼?


本文轉載:遠傳電信 營運支援處 鄭瓊華經理

PDCA再熟悉不過的4個字母,課後我有了新的體悟。


C 是關鍵,不論你正處於那個當下,要隨時C一下,
看看自己有沒有在往目標的路上、
有沒有用對的方式作業、有沒有隨時調整,
不僅工作要C、對家人要C、對自己更要C


PDA 打破過去一定要從P開始的思維,
其實從哪裡開始都可以
* 因為有想法的人從P開始
* 有點清楚又不太清楚的人可以從D開始 (反正先做了再說)
* 調整做法時,又發想出新想法,這就是由AP


對我來說,如果沒有制高點的C不斷刺激我、提醒我,
我可能沒有動力或想法去啟動PDA


用視覺化來紀錄D的軌跡,有規律的C一下,是我改變的第一步。

變更管理指標,績效就會不同


潔西卡按照自己的夢想開了一間餐廳,
身為好友的Mr.E 在隔了兩個月才有空要去捧場
到了休息時間,潔西卡坐下來和Mr.E


"恭喜了,潔西卡" Mr.E舉杯致意
"謝謝來支持,話說還真有問題想請教
主要是和大廚師傅的合作方式"個性爽朗的潔西卡直接切入主題

"開店首月給師傅抽成,每賣多少份,就讓師傅抽多少"
"結果呢?"
"結果師傅都用超出原預算的食材,量都給到客人吃不完
提供好的品質是應該,只是以這樣的收費根本沒賺錢"


"後來店裡有做甚麼改變嗎?"
"第二個月改成是給師傅保障固定工資,
和師傅說明無限預算,店是不會賺錢的,必須要控制好預算,
結果師傅的配料大減,客人少來很多
生意清淡,師傅高工資照拿,樂得輕鬆。"

"恩,這是很常見的問題。那接下來希望改變成甚麼呢?"
"希望師傅發揮職業道德,店的品質和成本都一起兼顧,
這樣應該怎麼做比較好呢?"


"先來說個故事
18世紀,英國到澳洲開發時很少人想到這麼荒涼的地方
當時英政府就安排把犯人發配到澳洲,請船主承包運送犯人

初期以載運上船人數支付船主費用,
結果船主大量載人,導致生活品質低下,船上人員死亡率高
後來英政府改成到澳洲上岸後再清點人數支付報酬
結果航行後的存活率大大提高,有好多船都全船人員平安抵達。
這其中改變了甚麼呢?"

"考核方式不一樣"
"是的,稍微變更指標,績效就會不同。
回頭看,開店要兼顧品質及獲利,針對這樣的狀況有三點建議:
1.讓員工站在老闆立場,不只以銷售量考核,要評量利潤,
   設計出獲利對員工有好處的機制
2.評估出最適化的食材後,建立標準,適時抽驗品質
3.請師傅入股,收入所得按比例分成,成為共贏經濟體
設立好正確的管理制度,團隊就會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讚,今天我請喔,未來的股東師傅也一定會同意的"潔西卡笑著說。

從運動至工作、夢想,一步步完成所有目標

本文轉載:公勝保險經紀人 黃將偉經理 

從事業務工作最常做的就是訂目標,
一開始總是會有鴻鵠大志,再加上主管在旁鼓吹,
因此會把目標訂很高,因為nothing is impossible
當然有了目標就會產生很多方法,
像是列客戶名單、策略商品、議題連結......大部份的時候都未能達成,
有時甚至達成率還不到一半,
歸咎原因不外乎是執行力不足或沒設好檢核點,
也就是C的部分沒做好


有幸上了育均老師的PDCA高效達標術,
收獲滿滿但似乎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於是再找了Valine Cheng一起報名整天的PDCA高效工作術,
這簡直是打通任督二脈,還得到了絕世武功祕笈啊!

搭車若是方向錯誤,一輩子也不會抵達目的地,
同樣的目標若是訂錯,也會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過去我以為都是沒做好C,所以不能完成目標。
老師說設定目標時要明確(可被數字化)、
要有時間限制(Deadline)、還要公告天下,讓大家來監督你,
也可以找朋友一起來做。
而目標不要訂得太遠大,最好就是比自己能力高出一些,
這不是在否定自己的能力,
而是希望在執行過程中,不斷累積成就感,
這樣才能慢慢挑戰更高的目標


八月份我們10幾個人成立的Just Run社群,
起初只是有個朋友在臉書上說想運動,沒想到引起熱烈回應,
最後我們成立社群,每個人在裡面喊出自己當月目標公里數,
不論數字高低只看個人意願,當然我們未去檢視每個人是否真達到,
一切都自己誠實面對,慶幸自己順利完成目標,
九月份我也維持一樣的目標,但我相信我一定會超標!

有了跑步的成功經驗,未來可結合PDCA和九宮格,
在工作、財務、家庭、夢想等方面擘畫更多的目標P,
當然還要確實去執行D,設立檢核點C看完成度如何,
修正調整後再出發A,期待完成所有目標

如何達成專案目標? 善用PDCA絕對是最佳解之一


身為多年的PMP及專案工作者,
PDCA就算沒有深植骨髓,也是朗朗上口。
然後。。。總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專案永遠沒有重複的狀況,只有一個相同的要求:
如期、如質、如預算。

身在有幾百人的大型IT組織,
權責分工既明確又模糊,每個人手上都有無數的工作,
如何在沒有指揮權、沒有人事權的情況下達成專案目標,
考驗著每位專案管理者(未必是PM)的智慧及手段 (~)

在社會氛圍不再注重細節、認真、敬業精神,
不管是藍領或白領,善用PDCA絕對是最佳解之一,
C更是貫穿全局的訣竅。(想要知道竅門請來上課哦~)

舉自己最近導入的系統為例,專案範疇有四個系統要陸續掛上來,
前三個系統雖然都有上線檢核表(Plan)
然後上線時(Do)總還是會踫到狀況,
每次上線完成後的檢討 (C)再回饋到檢核表(A)
希望下次能風平浪靜、順利出航。
然而,信任每位參與者/執行者的說法,還是又發生類似的問題。



剛好上了陶老師的『PDCA高效工作術』課程,
從課程的精彩內容中不斷反思如何調整最後一次的上線作業,
發現之前的問題在於再好的規劃、
缺乏對每項作業設計有效的檢核作法,能順利上線叫老天保佑。
於是在第四次增加在正式上線前實際執行驗證環境的程式(D)
終於讓第四次沒有意料之外的狀況發生、順利上線。


專案下個階段也要開始規劃了(N個系統等著掛上來)
相信透過不斷落實PDCA能一路關關難過關關過,
更希望能協助每個專案成員及協同工作者能優化工作方式、
提升工作效能。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轉載: 北京中醫藥博士 林峻生醫師 
上完課首先感謝老師對課程的投入與精良的安排,
讓我能在短短一天的時間,能
第一.PDCA的理論有全面的認識,
第二.透過對同學的專案進行實際操作競賽,
        同時對理論與操作都有了初體驗。
第三.回家寫心得思考課程內容,看如何與自身的經驗結合

對陶老師的課程設計安排 不破梗
只說說我在上完課的想法,應用在我個人的專業,
其實醫療服務的流程也是PDCA的實踐,
無論是臨床療效的提升,患者滿意度的提升,
都可以應用PDCA進行改進。


中醫師的PDCA是從DO開始
對患者現況必須要有客觀的評估後,再開始制定治療方案。
我開始自問是否有更細的症狀分級?能夠更好的數字化或視覺化?

在治療過程中,不斷檢視
治療的目標是什麼?
想要改善什麼症狀?
要如何來改善?

並且比較不同治療方法,甚至同種治療方法不同細項,
甚至同種細項不同強度,在一定時間內來進行比較,
對於成功的經驗,我們該如何進行累加?
對於驗證無效的方法,是在那些條件不符合所以才失敗?
相關的成功經驗是否可以進行延伸應用?
並且對於不必要的風險進行排除,
以維護患者最大的療效與最安全的治療過程?


上完課的對PDCA的第一感覺是
把想法逐步落實到執行步驟的一套方法。

我在想如何用PDCA來凝鍊成功的中醫臨床經驗?
如何用PDCA建構更高效的中醫團隊分工?
如何對中醫療效進行更精確的評估?
如何把PDCA使用在中醫教學上?


道德經有云〝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課後透過更多的反覆練習;凝煉出更適合自己的PD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