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問的方式,決定你得到的世界(下)

 

 你問的方式,決定你得到的世界(下)
11 種常見提問類型與職場應用全解(6~11)

在上一篇文章中,
我們整理了五種常見的提問類型。
本文將接續介紹剩下的六種提問方式,
協助你在創新、協作、甄選與人生回顧等不同場景中,
更有效地提問與對話。


06.創意型提問:跳脫框架,激發新思維

目的:打破慣性思考,鼓勵創意與想像力,
拓展解決方案。

適用場景:產品設計、品牌策略、
創新提案、設計思考工作坊。

典型問題:
 如果沒有任何限制,
你會怎麼做?
 還有哪些可能性我們還沒想到?
 假設從頭來過,
會有什麼不同的做法?

案例
一、設計部創意會議
 總監:假設我們預算無上限,
這款APP會長什麼樣子?
 設計師:可以加入AI角色,
讓使用者有專屬互動體驗。

二、品牌重塑討論
 顧問:如果這個品牌是一個人,
他會說什麼?
 團隊:他可能說:
「我懂你,因為我也曾經迷惘。」

小提醒:創意提問重在「無限發散」,

不急著判斷可行性,
先讓想法冒出來,
是創新第一步。

07.任務型提問:聚焦目標,凝聚共識

目的:釐清共同目標與資源整合方向,
推動合作行動。

適用場景:專案啟動、跨部門協作、
危機因應、動員會議。

典型問題:
 我們現在的共同目標是什麼?
 有哪些資源可以整合或共享?
 如果我們一起努力,
可以解決哪些問題?

案例
一、專案啟動共識會
 主持人:我們這次要一起完成什麼?
 成員:讓產品在30天內完成市場測試。

二、部門整合會議
 主管:目前有沒有重複資源可以集中管理?
 助理:數據分析工具各部門重複購買,
可集中統一。

小提醒:任務提問的核心是「一起完成什麼」,
別只問職責,
更要問動機與願景。

08.科學型提問:檢驗假設,追求真相

目的:驗證推論與假設,
追求客觀事實與邏輯基礎。

適用場景:研究討論、技術審查、
數據分析、流程改善。

典型問題:
 有什麼證據支持這個想法?
 這個假設怎麼驗證過?
 有沒有相反的例子能挑戰這個觀點?

案例
一、新技術評估會議
 工程師:這個演算法實際測試過嗎?
 開發者:有,
我們在兩個內部專案中使用,
準確率提升10%。

二、論文審查討論
 委員:這個結論做過交叉驗證嗎?
 研究生:有,
我使用兩組樣本,
各自驗證後結論一致。

小提醒:科學提問的重點是「證據與邏輯」。
避免訴諸權威或情緒,
聚焦「能不能被證明」。


09.面試型提問:評估能力,尋找合適人選

目的:了解對方經驗、價值觀與解決問題的方式。

適用場景:求職面試、專案合作遴選、
內部晉升審查。

典型問題:
 你過去有什麼相關經驗?
 遇到難題時你怎麼處理?
 你最大的工作成就是什麼?

案例
一、求職面試
 面試官:談談你怎麼應對高壓狀況?
 應徵者:我會拆解任務、設定優先順序,
必要時請同事協助。

二、專案合作夥伴評估
 負責人:你們有成功整合過多方需求的專案經驗嗎?
 合作方:我們曾在六個部門間協調,
準時交付且預算內完成。

小提醒:除了問「做過什麼」,
也可以問「當時怎麼想、怎麼做」。
用故事式回應,
最能看出能力與特質。

10.有趣型提問:活絡氣氛,輕鬆互動

目的:促進互動與認識,打破拘謹與距離。

適用場景:破冰活動、聚餐場合、
非正式交流、團隊建設。

典型問題:
 如果你有超能力,會選什麼?
 你最想去哪個國家旅遊?
 有什麼興趣或怪癖?

案例
一、聚餐遊戲時段
 同事:中了樂透會做什麼?
 朋友:消失半年去環遊世界!

二、設計團隊交流時刻
 設計師:你童年最喜歡的卡通是什麼?
 夥伴:科學小飛俠,
我一直以為我能飛!

小提醒:這類提問無需深入,
只需自然帶動情緒與笑聲,
是拉近關係的好工具。

11| 遺產型提問:梳理經歷,傳承智慧

目的:協助他人回顧生命、提煉經驗與價值,
達成精神傳承。

適用場景:生命回顧、企業傳承訪談、
親子對談、紀錄片採訪。

典型問題:
 你這輩子最自豪的事是什麼?
 有什麼想傳給下一代的價值觀?
 哪段經歷改變你最多?

案例
一、企業創辦人訪談
 記者:你創業精神中,
最想傳承的是什麼?
 創辦人:務實、穩健,對人誠實。

二、家族紀錄拍攝
 孫子:爺爺,
你覺得你人生最重要的一課是什麼?
 爺爺:跌倒沒關係,
只要還記得站起來的方法。

小提醒:遺產提問重在「陪伴回顧」,
請給對方時間與空間,
也歡迎沈默與感慨。



結語|會提問,才能推動改變

提問不是拷問,
也不是辯論,
而是開啟思考的鑰匙。

提問不只是為了解答案,
更是開啟對話、展現思考力與建立連結的方式。

熟悉各種提問類型,
能根據情境切換問法,
就能在溝通中釐清、引導、共創。

願我們在未來的工作與生活裡,
多問一句好問題,
少說一句空話。

精彩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