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村上春樹遇見陶育均的PDCA

本文轉載:永峻PDCA高效工作術課後心得
2018年開春,自忖許久不當學生,
見有老師兼朋友開班授課,十分雀躍。

上完課後,心有所感,故發心得文一篇。

看到「高效工作術」的課程名稱時,三秒內想起「九把刀」這個人。
他還不算成名作家之前,發了「每天寫5千字」的豪語,
被媒體廣為引用。其實5千字對許多人來說不是難事…………

答對了…………關鍵是「每天」!

有些時候我很極端,於是我就在想:
這個世上,有沒有比九把刀更「苦熬」的人呢?
答案就是長篇小說的作家。一本長篇小說,動輒20萬字起跳,
30-40萬字也比比皆是,中國大陸點閱率極高的網紅小說家,
更高達百萬字以上。同樣的,這驚人的字數背後最大的難題,
還是如何永遠不斷電的持續產出。

上完陶育均老師的「PDCA高效工作術」,我又想起一個人,
他已經是家喻戶曉的長篇小說作家---日本的村上春樹。
他不但多產,而且本本暢銷,
最近幾年,更是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時,常被點名的文學創作者。

村上春樹的創作生涯,事實上很難與PDCA產生任何關聯,
然而,「成功的人心中必定有一套屬於自己的PDCA」,
或許只是一種直覺與經驗,內化在其思維與決策裡,
我想村上春樹亦然。抱著複習的心情,
讓我們從陶育均老師PDCA的框架裡,看見村上春樹的成功軌跡,
一場絕無僅有的困頓與轉折。
註:由於是檢視大師的創作歷程,所以部份應該量化的描述,
實在難以替村上回答,例如我不知道他一個月房貸壓力有多大...
不過我想大家看了應該能自己心領神會才是。


P
村上春樹29歲那年,到棒球場看棒球,
養樂多隊的球員擊出一支二壘安打,
他忽然覺得「我應該來寫小說」,當時他只是一名咖啡廳的老闆,
連大學都還沒畢業,這個宛如天啟的神來奇想,
若放進陶育均老師PDCA
「對寫小說一無所知」當然是最大的問題!

村上春樹很快就發現,自己的文章,連自己都看不下去,
可是那個在球場上神來的創作念頭仍在,
他覺得他當務之急,就是必須忘掉寫小說這件事( 問題),
回歸到最自然的狀態下來創作,想寫什麼就寫什麼。
為了追求這個境界,他決定把開店與創作這兩件事並行,
否則貸款的壓力,將更難讓自己面對寫作這件事,
想要靠小說創作來賺錢,當時不但是天方夜譚,
也將壓垮自己( 因果)。
此外,村上想到了一個「刨根」的方法,
試著改變自己的用字習慣,他用打字機取代筆,
藉以打斷工具與慣性思考之間的連結,
更特別的是,他用英文取代日文,
是的,他放棄了自己的母語日文,決定先用英文寫小說。
用不熟悉的英語寫作,村上能用的詞彙大大的減少,
但他透過有限的單字和語法,去重塑一個想要描述的事件,
語言的排列組合與表達邏輯,產生了重大的改變( 方法),
村上後來回憶他藉此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新文體」。

D
村上獨特的英文寫作法,後來又演變成兩種進階,
第一是轉譯( 方案1),也就是把自己寫的英文,再翻譯回日文,
從思考轉換,再經過一次的語言轉換,
這個「刨根」之舉,讓村上的文體更加獨樹一格。
第二是翻譯,村上在創作之餘,也翻譯國外文學作品,
他知道自己對小說的結構、角色的對話、情境的描述完全一無所知,
透過翻譯,他親近成功大師的創作,內化成自己的本領( 方案1
長跑是村上在創作之外,最令人熟知的事,
他解釋這個習慣的養成時說,
作為一名小說創作者,當坐下來創作的時候,
身體與心理必須處在絕佳的狀態( 方案2),
你很難想像自己牙痛時,還能寫出好看的東西,
這是他堅持慢跑鍛鍊身體的原因之一。
當然,他承認自己也會有惰性,
每遇寒冬或下雨,出門前也會怯步,
但「總是有雙手會推著他的背向前」,
每天長跑一小時,成了他經年累月的習慣。
此外,每天下午兩點以後,是他心靈放鬆的時間,
大量閱讀不但是他的愛好,
也是他所強調的小說創作基本功( 方案2)。

滿腦子想法,若不提筆,永遠成不了大文豪。
村上在這點的自律表現,無庸置疑,
他每天完成10頁、每頁400字的稿紙,
狀況不好時,也必定強迫自己寫滿10頁,
文思泉湧時,也必定告訴自己達標之後停筆,
以維持日日創作的穩定節奏與頻率( 方案3)。
在開店與創作並行的那段期間,
村上思考最適合的創作時間,是在晚上家人都就寢之後(方案3),
在不受干擾的廚房,孤單的打造自己的文字夢。

C
村上認為他的創作本能是天賦,
快樂是永續寫作的最大動能( Focus),
這是他心中非常深刻的體會。
開始創作第6 年,他結束了咖啡廳的生意,從此專心創作,
此刻他做了一個重大的改變:
把創作時間從晚上( before)移到早上( after),
從清晨五點起,甚至從更早的兩點或三點半開始。
他總在一杯咖啡與自己做的早餐中,悠閒的開始他一天的創作。
村上的第四本書<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出版時,
奪得日本文壇的「古崎潤一郎賞」,
成了日本自第二次大戰後,第一位獲得這項殊榮的青年( 成功)。
不是傳統文學界出身的村上,逐漸在日本嶄露頭角,
日本文壇對他的評價兩極,從文風到所獲獎項都引起諸多討論,
村上寡言,不擅於在眾人前表達( 缺失),
他發現創作帶來的快樂正在點滴消逝,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日本文學創作者,他決定離開日本( 風險)。

A
村上這樣評價自己當年的決定:
作為一名創作者,要繼續懷著向新境界挑戰的鬥志,
這樣才能保持創作慾望的高度與鮮度。
以一個剛出道不久的作家做這個決定,是非常少見的,
但好環境才能產出好的創作,卻是不變的鐵則( 標準)。
接下來的三年,村上帶著妻子旅居歐洲,
在那個人生地不熟的國度( 改善),
他得到了最棒的創作養分,<挪威的森林>是這個時期的重要作品,
440萬本的總銷量橫掃日本文壇,讓他的知名度達到最高峰。
然而,過去與日本文壇的隔閡,並未因此而削減,
極大的關注讓他考慮、最後打消了旅歐三年之後回日本的念頭
(這個轉折發生的當下,恐怕又要從P或從C開始,應該就是陶老師說的PDCA至少做兩輪吧),
重視創作環境的村上,後來轉往美國( 延續),
在那裡接觸了世界頂尖的出版集團與翻譯高手,
讓村上累積了更為雄厚的創作能量。
村上在<身為職業小說家>這本書中,有一段耐人尋味的話:
我的作品被翻譯成超過50種語言
但我認為我自己還有無限伸縮的餘地那塊餘地在我自己的心中,
首先我在日本確立了身為作家的立足點,
然後我把眼光轉向了海外,拓展了讀者群。
作為一名無國界作家,無疑是村上目前最珍貴的個人資產,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這足以分散風險( 防範),
不論他當初決定從日本出走,是否如此高瞻遠矚,
時至今日,這都是最好的結局。


後記
謝謝陶育均老師以獨到的詮釋、創意的教具,
帶領大家進入PDCA的殿堂,實作在自己身上之前,
先拿標竿人物檢視一下PDCA的脈絡,與大家共享。

本文轉載:永峻課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