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強化工作效能、優化生活品質卻任性不計成本的精彩好課



熟悉卻陌生的PDCA
在公務機關編撰教材,行政管理知能課程必定會提到「PDCA
計畫(P)、執行(D)、檢核(C)及行動(A)的迴圈。
當時很是納悶,PDCA四個字聽起來很有道理,做起來也是一般常理,
但這麼簡單的四字訣,說盡人生大道理實際用時卻沒條理,
想說就是一般的呼口號罷了。
適逢周遭朋友熱烈討論「鬼速PDCA」這本書,
當聽到誠一醫師揪團要上「PDCA工作術」時便手刀報名,
是時候解開心裡之謎了!

生活無處不PDCA
從課堂舉例、書上所讀才恍然大悟,原來生活中無處不PDCA
PDCA不僅可以讓你對症下藥,針對問題提出關鍵指標及解決方案,
更能在執行之後透過時時檢核及調整的回饋機制遞迴逐步改善,
使你高效工作;
生活上,舉凡養成習慣、改正惡習、調整自己的心態、上課學習,
甚至是把妹,都可以使用PDCA來事半功倍。

課堂中,陶育均老師透過精彩的活動設計,豪華不計成本的教具排場
(嚴重懷疑老師規劃這堂課時真的有針對成本進行PDCA嗎?),
讓我們透過小組共學逐步完成PDCA的操作流程,
真實感受到每一個步驟的執行秘訣在哪裡;
老師甚至讓我們小組自設問題,親自進行一次團體的PDCA
讓我們透過腦力激盪檢討成因、籌劃對策,
讓原本困擾我們的人生或是工作上的難題,
帶著小組共同完成的錦囊妙計回去,
如果不是生活中就力行PDCA的職人,
曾經碰過各領域PDCA的難題的經驗豐富者,
是很難有自信又大膽如此設計課程的。

如果您仍然不相信,PDCA不只是高效工作術,
也可以用來增進生活品質的話,
不妨來看看我們這組選的團體題目-如何持之以恆養成運動習慣!
不僅生活化,而且是每個人一聽到這個問題,便點頭如搗蒜般地認同,
這是一個多麼困難的人生課題!

計畫(P)運動
由於我從去年開始便開始減重,
其中一個關鍵因子便是要持之以恆養成運動習慣。
經由身體力行後,也有一些成功及失敗的心得,
加上同組也有幾位同學也都對運動有研究,
老師說,計畫階段找問題,也可以透過檢核過往經驗著手,
對照我們這組在找問題、找出關鍵影響因素時頗為迅速,
有一部份是因為有經驗共鳴。
而在這個階段,老師使用很多問題分析及創意思考的技術,
協助我們發想問題,以協助我們訂出關鍵績效指標(KPI)。
這部份我覺得訂定一個好的績效指標非常重要,關鍵績效指標不只是具體可操作而已,也不是只要量化有數字就好,
要能透過「定量」來「確質」,應該盡量訂定「成果型指標」,
而非「過程型指標」。

執行(D)運動
執行看似簡單,事實上就像老師說的,
「君子立恆志,小人恆立志」知易行難。
而這部份的成功關鍵,
一則是在前面計畫階段必須要找出關鍵影響因子,對症下藥方能藥到病除;
另一則是善用心理效應,將看似遙不可及的願景、夢想,
依據流程、依據性質面向等方式進行拆解,再轉化為許多的待辦清單。
懶人如我,更喜歡那種列出檢核表、清單後,
毎執行完步驟便一個一個槓掉的爽快!
這種「小確幸」的正向回饋,可以起一個很好的激勵作用。
但要如何做出好的檢核表呢?
要如何將「解決方案」具體化為多個「TODO」清單?
我認為有兩個重要面向,
第一個是化整為零,就像我們的方案是
「每週3次每次30分鐘的核心肌群運動」,
那就再化約成「我要選週一、三、五晚上運動」、
「選一家下班之後比較近的健身房」等;
第二個重要的事情是,「TODO」是否夠完整具體,
判斷的關鍵便是看能不能將這些待辦清單寫在行事曆上。
在所有影響因子中,看似無關,但實際上可以有很好的激勵作用,
持之以恆的關鍵因素,便是老師在課堂上也提到,
我們小組討論的方案三「每週社群分享成果加上獎懲機制」,
透過臉書逼自己持續不間斷的po文,便可以逼迫自己養成習慣,
爾後習慣成自然,不僅自己更能堅持,還能擴大感染影響更多的人加入。
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也是如此。
一開始我安排自己的運動時間,是機關下午三點二十分至三點四十分,
有一個比較長的休息時間,
這個時間主要是讓來受訓的學員做些運動伸展自己,
剛好機關裡頭就有簡單的運動設施(例如交叉訓練機、跑步機),
我便利用這個時間做運動。等到瘦身有些成果之後,便有更多同事加入,
如果三點二十分沒有看到彼此,還會想說,咦?他是否是今天休假呢?

檢核(C)運動
檢核並非只是消極的製作檢核表後一直打勾。
關鍵在於兩個:一個是跟自己的過往比較,跟標竿比較,跟平均比較等,
看看自己的成效如何。
另一個是分析及檢討,到目前為止,哪些因素使我們成功達成目標
(或離目標更近)?又哪些因素導致我們的計畫失敗?
而這到底是原先設定的目標就有問題?還是在執行時不力所造成?
這部份最大的啟發是,除了要檢核自己哪裡失敗外,
也要檢核自己哪裡成功,並且列出可能的風險,並進而提出備案或預防之道。

調整(A)運動
我喜歡「調整」這個概念勝過「行動」,更能表現這個階段的重要性。
一開始接觸PDCA時,這個階段是我最難以理解的。
「行動」與「執行」有何不同?如果把「行動」解為「調整」,
則根據檢核出KPI達成率、成功或失敗的原因便可能
維持方案、捨棄方案或修改方案。
修改或捨棄原案另起新案,都牽涉到目標方案、KPI或是調整ToDo
也涉及如何串連到下一個PDCA

非常開心在新的一年開始,便上了這麼一堂優質好課。
也謝謝家嫈與行政人員的默默協助,你們不僅辛苦,
更是讓這個首發班開班精彩成功的幕後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