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不需要開始就很完美


PDCA以前對我來說是醫院評鑑時才會呈交的表格之一,
四個單字的縮寫都認識(PlanDoCheckAction)
但對真正代表的意思卻是一知半解。


陶育均老師的【PDCA高效工作術】系統化地介紹PDCA工具,
並讓大家在課堂上嘗試實際運用。

原來PDCA是一個接一個的循環(而且做兩輪以上效用較大),
任一個環節出錯,就會使目標不易達成,
需時時檢核是否偏離了目標、檢核點的差異、流程是否能再精進。
PDCA循環一再重啟,解決現在的問題,持續進步,
一步步往將來的願景接近。


我自覺不太會計畫或確實執行(最常講的可能是計畫趕不上變化)。
如果一件事在熱頭上,就會興致勃勃的去做;
如果興趣不大,做事效率就低落⋯⋯

Plan
找目標:分析現況,用SMART原則設定目標。
想因果:從現況中思考,找出影響目標的要素,並做出時間或階段的劃分。
訂方法:擬定策略,進行任務化,排出優先順序。

Do
執行時公開透明,得到更多人支持合作,能提升完成目標的動力。
(例如:執行力不足,常常到最後一刻才繳交心得⋯⋯

Check
上了課才知道C這麼重要。
PDA各階段持續Check,發現偏離時能盡快修正,
並必要時重啟PDCA
計畫不需要一開始就很完美,在每一輪的PDCA中,
一邊行動,一邊檢核,一邊修正。


Action
對於優點,建立標準;對於缺失,改善對策;
環環相扣,延伸運用;機會或命運,防範風險。

PDCA是廣為人知的工具,經過陶育均老師課堂上的舉例說明與實作後,
了解執行細節,才深刻體會PDCA強大的地方。
而老師也不只在工作上徹底執行PDCA
與家人的相處也能用PDCA來拆解。
快快做,快快修正,該好好重新PDCA自己了。

# 陶育均_PDCA高效工作術

除了回顧檢視;用七個問題重新面對新的一年

每年年底的研究室聚會,大家總會從各地回到台北,
一起交流這段時間發生的事
回顧20年前還是活動承辦人的Mr. E
一轉眼成了後面有19屆學弟妹的學長了
在學弟妹輪番敬酒過程,一位學弟阿倫看起來心事重重
Mr. E關心地問:"阿倫,怎麼了嗎?"
阿倫一邊舉著酒杯一邊談到:
"總覺得今年不是很如意,聚會時沒有像其他學長姐這樣大放異彩。"
"學長,這樣說好了,我在公司、工作、家庭、生涯規劃上都有很多目標,到目前一堆都沒有達到,
對了,學長有在教OKR,想請問一下:
針對目標管理;學長會給我們甚麼樣的建議嗎?"

Mr. E舉杯回敬,"阿倫,不敢說給建議,簡單分享交流當然沒問題"
阿倫說:"這就是我現在最需要的。"拉著Mr. E往旁邊沒有人的位置上坐了下來
Mr. E"是不是阿倫給自己目標設定太高了?"
阿倫回:"我覺得問題是不確定訂目標前要思考哪些點,不曉得怎麼規劃較適合"

Mr. E談到:"在年底的時候,是很好的調整時機,我想,
除了回顧檢視以外;可以用七個問題重新面對新的一年。"

"七個問題?學長快說。"對數字特別敏感的阿倫

"一年到了最後幾天,可以先好好的回顧一下這整年的狀況,看看價值及經歷路程之後,更可切中未來的方向
1.今年可以在人生履歷上增加的有甚麼?
  有甚麼是讓自己及身邊的人感受美好的事情?
  (透過回顧一年重點事項來核對有沒有在正確的路上)

2.過往365天裡有沒有遇到甚麼人、事、物、書、電影、價值觀...
   深深地影響了自己,
   被影響了之後,已經或預期會做甚麼樣地改變
  (對於相同價值認同的事物,未來也會是自身所期望朝向的)

3.有沒有甚麼不好的習慣、做法、觀念是必須要調整的
   (如果把自己當要推銷到市場的產品,有甚麼瑕疵是客戶無法接受的)

4.過去一年中有無嘗試過新的挑戰,
   在此冒險過程中,有沒有增加了甚麼經歷
   (不能墨守成規;透過勇於面對風險的能力來檢視自己的屬性)

5.今年遇到的選擇中,有甚麼是很棒的決策;
   有甚麼決策是如果重新來過,會有不同選擇的
   從這當中是否學到甚麼寶貴經驗
   (人生常遇到的難題都在取捨,透過檢視決策來修正後續思路)

6.年初原本所訂的目標有哪些? 
   已達到的目標是靠甚麼方式完成;有沒有辦法也用在其他目標上
   沒有達成的,可能是甚麼原因,後續有甚麼想法呢?
   (找出理想和實際的差異,研擬未來如何解決)

7.期望未來5年實現的夢想是? 邁向此夢想的關鍵點是甚麼?
   思考完後這些問題後,來面對新年,訂出最重要的三個目標。"
  
阿倫聽完後,看著遠方,回神和Mr. E說:
"學長,等明年聚會時,我會讓你知道我這一年的改變!"

一種不斷精進的手法


一種不斷精進的手法 
本文源自:花蓮慈濟醫院 藍陳淯

我剛進職場那年年底,收到主管的信件,
要我完成一頁PPT,上面分為四大格,
寫著PDCA四個大字,那時我求助FB大神,
學長提供我很多資訊,但我跟學長說:
和我的PDCA不一樣(這不是肯德基...打滾ing
後來學企劃、學專案,都不斷的提到PDCA
我知道是一種不斷精進的手法,但有實務運用嗎?

我決定要搞懂它,尤其是看完鬼速PDCA之後,
去年Erica Huang介紹陶育均老師,盼著盼著,
接到了開課通知,迅速報名,終於開課了,

育均老師從生活、工作的實例展開P的序幕,
接著D登場,精彩的CA,很令人驚豔,
一般人或公司,P&D都很強,但都是PDDD...
CA都只是口頭說說,然而育均老師用工具明確化,

最後還用遊戲、圖表總結歸納全面的概念及手法,
其中的手法過去都學過,但有系統的PDCA
首次領教,真是有莫名的興奮啊!

打通任督二脈&各關節的tips

  本文源自:陳羿君 PDCA高效工作術心得


2019為自己安排了一堂燒腦課:
PDCA高效工作術。(Plan Do Check and Action)
會知道PDCA是因爲跟朋友去了書店,她買了本雜誌,
封面就是大大的PDCA,又因為想改進自己的工作效率,
上網搜索後報名了陶老師的課,
課前對PDCA的不熟悉導致要寫課前作業時壓力不小,
但課後發現其實是有幫助的,
知道自己在「時間」及「檢核」這2方面偏弱。

* 課程中接收了很多對我而言是新的東西:
-OKR原來比KPI更適合我現在的環境。
- 先天馬行空的列出因素再分類歸納。(反過來,所以限制了發想)
- 8大圖表不能只知名字,要去瞭解其邏輯,才知道怎麼用,何時用。
- 待辦事項的優先順序你/妳如何決策的?
- 怎麼將方法帶入行動?又怎麼讓你/妳決策行動順序?
- PDCA就是個讓你/妳「把對的事做對」的工具。
* 課程中也讓我重溫重要觀念:
- 脱離舒適圈。
- 風險可以轉成機會。(想當初在上ISO時,也有提到這部分呢)

上完課能更加瞭解及掌握PDCA的發想流程,
陶老師不只將各關節的tips告訴妳,
還透過互動式的學習及團隊合作
讓妳知道不足之處並學習如何截長補短。
如果你/妳對PDCA還在純純(蠢蠢)執行,用得不得心應手,
那ㄧ定要上陶老師的課來打通任督二脈,神清氣爽!


最後,還想提ㄧ個有趣的點:

課堂中提及的電影,我之前看過2次了,
可是老師問的問題都沒有想過,讓我太震驚了,
沒想到是PDCA經典電影,
往後會訓練自己用PDCA留心週遭的人、事及物,
人人可學習,處處是機會。


PDCA高效工作術

年終考績又來到,撰寫自評沒煩惱


今年剛接主管的欣蕙這天特別約了Mr.E
談到每次年底寫考績都很頭痛,無法寫得又全面又完美
今年不但要寫自己的,還要負責影響團隊
因此特別約Mr.E,請教該如何彰顯團隊成效



Mr.E:"年度績效的呈現的確重要,
可以在歲末時強化老闆對你團隊一年來的貢獻
建議可以先找這一年中有參與的任務;
從有主導推動或協助的專案中,
找出對公司有貢獻的實例,創造多少效益去連結。"

"問題就在效益呈現不容易"欣蕙急著補充

Mr.E看著欣蕙後,點頭表示:
"效益的呈現方法:可以思考工作價值對公司的助益,
 比較因團隊的價值改善前後的差異、做了其動作前後影響大小、
 提高公司效率、收斂廠內規格、發掘並解決了甚麼問題...
 提高有效產出、降低庫存、減少浪費、減輕人力或加班、
 減少成本、提高效益、降低哪些風險問題...都可以


欣蕙一邊記著筆記,一邊說:
"太多內容了,我來不及抄
 我還想問,那該怎麼影響我的團隊好好寫出他們的自評呢?"

Mr.E堅定地望著欣蕙:
"真是好主管,這麼為你的團隊做思考。
我一向會提醒團隊,在寫自評時要注意的有以下5點:
1.寫出關鍵字;不寫千字文
自評的首要原則,是縮短「自評」與「他評」的落差,
而他是誰?當然是公司的目標、主管的期待,
要寫的是列出公司給的目標、或主管的期待,證明我們做到的程度。
自評不是一篇作文,隨便自由發揮,愛寫什麼就寫什麼,
可以運用OKR的概念,針對達成我們目標的關鍵目標去解。
了解,連結OKR做出呈現的確是好方法欣蕙說

 Mr.E繼續說:”
2.寫出績效表現;不細列工作內容
很多人的自評,就是列出平日的例行作業內容
這樣的自評內容無法突顯出自己的差異性,考績要打得好也難!
憑良心說如果主管一定很清楚團隊的工作職掌,
所以自評要寫的是績效表現,
說出在做了這些工作內容之後,對公司產生了哪些貢獻。

3.算出具體數字;不寫形容詞
舉凡:有高度敬業精神、工作態度良好、待人親切有禮…
Mr.E吞了一口氣,看著瞪大眼睛的欣蕙後 繼續說:
這些都不用寫,寫了也沒用
形容詞在每個人的腦中,都有不同的主觀認知,缺少客觀的判定。
寫績效表現唯有給數字,才能提供明確的刻度,
特別是和過去同期做成長率的比較,
譬如今年客訴量比去年減少20%,今年的良率提高15%……等。
 欣蕙表示:”有有有,我們團隊今年有成長…”


“4.聚焦「有做好」的部分;不只談「有做過」的部分
自評的目的是突顯個人在工作上的貢獻與價值,
不要只是寫做過哪些工作項目,也不是寫有做到哪些目標而已,
而要寫哪些部分超過公司目標、主管期待,
有做好的部分才會讓人眼睛一亮,改變主管打分數的影響力。
別寫『做過的事』,要寫『做到的事』,更卓越寫『做好的事』,
若還巧妙帶到未來規劃,讓工作有延續性,展現深思熟慮。
會讓老闆認為有為大局著想,是值得栽培的
欣蕙問:”為什麼要寫還沒完成的部分呢?”


Mr.E回應:”這就是我要談到最後一點
5.除著眼過去,也放眼未來
自評除了檢討外,也要看得到前瞻的部分,
運用PDCA手法,自我檢核並強調後續精進改善計畫
讓主管強烈感受到你的企圖及積極性!

因考績看似是在打過去的一年,事實上,
這會和年終獎金連動,會是一個獎勵機制,
目的在獎勵有潛力的夥伴做得更好,而不單純只是獎賞過去做得好,
如能利用自評,讓主管清楚看到在未來會更有貢獻的價值,
相信自然就會更高的評價。"

欣蕙開心地說:
"賺到了,看來我們團隊這樣寫之後,考績呈現會更漂亮喔
領完年終後要好好請您吃一頓了。"


上課激動、課後感動,回到工作立即行動

本文來源:電子業PM 蕭以菁Yi HS
Global standard全球標準
這是今年初在ㄧ本新書上看到的ㄧ個字詞,
這也是促使我因工作出差還硬著頭皮報名的動力。

PDCA最熟悉不過,這是我上課前的自我感覺良好,
上課ㄧ開始、上課中、上課後,
卻是讓我心中ㄧ直哇、哇、哇的讚嘆。

課程節奏輕鬆明快,
意外的收穫是PDCA的運用是專案執行中的靈魂,
而不是在專案過程中的其中ㄧ個環節,可見我先前根本學的不通透,
沒有將PDCA的靈魂內化成骨幹。

很幸運也很榮幸的同一團隊的伙伴安婷、郁珊、俐櫻,
給了我最大的機會,把我即將啟動的ERP條碼導入專案,
做為課程團隊題目,有過課堂上的團隊合作、腦力激盪,
更重要的是育均老師的提點,
更讓我更有信心把專案做的符合團隊的最佳需求與運用。

P-最佳團隊+最大支持(人力+$+可行性目標。
D-目標階段分工、不時確認執行狀況與回饋。
C-把機會點量化做為修正依據、適時激勵團隊。
A-標準化流程的建立,另一個P的開始。
上課心得:上課中激動、上課後感動,回到工作崗位後立即行動。

大大推薦陶老師的PDCA高效工作術課程,受益良多,
也很開心認識有志ㄧ同學習的伙伴。希望能有機會再去上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