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流程迷宮!7 大步驟讓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破解流程迷宮!7 大步驟讓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邀請了​陶育均老師,來幫共學們,上【流程改善】課程。

課程期間剛好是年底幾個大活動的結束,
搭配單位新夥伴的到來,
透過整理 AAR 的方式,
沉澱今年度工作,
並期望讓明年度可以做得更好。

正好運用課堂上所學習的
流程改善作法與各式工具實際演練,
過程中系統化完整的討論,
還被問說,是在做交接嗎 :)

以下是課程學習心得


與課後行動改變的七點摘要分享:


1️⃣ 穩一步拆解 IO 步驟是流程構成改善第一步,
➽ 盤點年度計畫,月曆排清楚。

2️⃣ 緩一步找出關鍵機會靠 ECRS 幫忙快一步,
➽ 媒合聯繫,交流郵件併交付。

3️⃣ 前一步設定加權評估,做最適優化決策下一步,
➽ 跟進追蹤,統計表單看產出。

4️⃣ 跨一步檢核標準流程,做沙盤推演執行每一步,
➽ 活動陳核,串接新聞稿模組。

5️⃣ 多一步建立預防計劃,讓異常應變處理少一步,
➽ 邀約名單徵選,漏斗篩隊伍。

6️⃣ 退一步回扣主題目的是,朝向願景目標進一步,
➽ 凝共識,爭取量化資源投入。

7️⃣ 借一步 PDCA 用四不,踏出突破障礙這一步,
➽ 幫團隊,也幫自己成長加速。



感謝共學們在演練日的實戰演練經驗分享
整年度安排充實的課程,
讓大家有這樣的環境可以一起成長。

本文出自李英宗


推薦學習
https://futuretalent.pse.is/process_taoyugin

連續系統化架構分析與多樣工具

 

連續系統化架構分析與多樣工具

 

一直聽到夥伴對於陶育均老師的課程贊不絕口,

可惜一直因為工作因素無法親自學習。

 

很榮幸透過此次活動,

近距離目睹老師精彩授課。

 

結束時,

我整個驚訝到身體無法動彈。

連續系統化架構分析與多樣工具,

彷彿《食神》電影中,

吃到第一口撒尿牛丸的心境。

 

真是震撼人心,

餘韻無窮……❤️

 


以下紀錄課程摘要

一、迷惘與目標設定

🌟 核心概念:

 

當資訊不足或目標不明時,

容易陷入迷惘。

精準提問是解決迷惘的關鍵,

例如:

「我們追求什麼?」

「定位是什麼?」

「可能的挑戰是什麼?」

使用 「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雙鑽石理論 進行探索與聚焦。


🌟 教學框架:

發散思考:探索所有可能性。

聚焦分析:定義最核心目標。

🎁 案例分享:

老師回憶職涯早期,

從工程師轉型為內部講師的過程,

如何在資訊不明時,

透過 設計思考 找到定位,

最終轉型為全職職業講師。


二、認知偏誤與視野拓展

🌟 核心概念:

認知偏誤可能來自個人經歷與既有思維的限制。

對標學習(Benchmarking 與謙卑的自我調整,

是突破視野的關鍵。

🌟 教學框架:

分析不足:辨識自身的限制。

尋找標杆:學習業界領袖或成功模式。

持續改善:透過反思與應用實現自我超越。

🎁 案例分享:

分享與兩位恩師(憲哥、福哥)的學習經歷,

如何通過模仿與內化提升專業能力。

客戶需求 納入課程設計,

並以顧問角度提供解決方案,

提升課程續訂率。

三、資源束縛與風險管理

🌟 核心概念:

決策經常受限於資源(時間、金錢、體力等)。

「制約」是辨識限制與調度資源的核心方法。

風險管控的目標 是在不確定中找到最佳解。

🌟 教學框架:

資源辨識:列出可用的內外部資源。

調度與取捨:優先解決關鍵問題。

持續確認:避免資源浪費與不必要風險。

🎁 案例分享:

老師描述購房經歷,

如何以有限的資金完成購房計畫,

過程中運用了 「設計思考」 「風險管控」,

在短時間內賣出舊房並支付新房首付款。

 

四、優化改善與持續成長

🌟 核心概念:

成長來自於不斷的反思與課程優化。

持續成長需要平衡現有角色與未來目標。

🌟 教學框架:

行動計畫:明確每天改進的方向。

成果檢討:用續課率等指標衡量成效。

課程創新:根據學員反饋不斷調整內容。

🎁 案例分享:

老師分享如何透過持續優化,

將課程續課率提升至 78.8%

並以自身 家庭教育 為例,

展示如何在 專業與家庭角色 間取得平衡。

 

課程特色與收穫

🌟 特色:

案例式教學:以個人經歷貫穿理論與實踐。

強調互動:包含分組討論、問題挑戰與行動計畫分享。

結構化思維:以 設計思考 4D模型 為核心架構。

🎁 收穫:

能學習如何應用 雙鑽石理論、風險管理 標杆學習,

提升決策質量,

並通過 行動計畫 實現自我提升。

 

對於 PDCA 的層層堆疊、完整詮釋,

只能用 驚嘆與佩服到五體投地 來形容 🤩

 

課程後實作

自己也針對目前新創公司遇到的課題進行拆解,

(因涉及機敏性內容,僅針對學習分享 2 項如下)

 

挑戰一:如何提升 AI 檢測系統在醫療市場中的競爭力

 

🌟 問題分析

迷惘點:如何說服醫療機構相信 AI 檢測系統的價值?

挑戰:市場已有成熟競品,

需在 功能、收益 信任度 上凸顯優勢。

🌟 課程應用

迷惘與目標設定:

精準提問:核心價值是什麼?目標市場的痛點是什麼?

採用 設計思考的雙鑽石理論:

🍀 發散:探索醫療機構的關鍵需求,

如診斷速度、準確率、成本效益。

🍀 聚焦:選擇 AI 檢測軟體的核心優勢,

(如 1 分鐘檢測骨質疏鬆)作為主打賣點。

行動計畫:

🍀 設計實測活動,邀請醫療機構試用系統,

提供即時數據並強調其 ROI(投資回報率)。

🍀 透過標杆學習,參考其他成功進入醫療市場的案例,

設計適合的推廣方案。

挑戰二:應對資源有限與多重角色的壓力

 

🌟 問題分析

迷惘點:如何平衡市場拓展、個人壓力與家庭責任?

挑戰:新創公司的 多重角色需求 導致 資源(時間、精力) 分散。

🌟 課程應用

資源束縛與風險管理:

🍀 精準辨識制約:列出最耗費時間與精力的任務。

🍀 資源調度:採用 80/20 原則,

專注於最具影響力的市場活動。

🍀 風險管控:分配工作給團隊成員或外包,

減少重複性工作。

最後,感謝陶老師的傾力相授!

學習到 PDCA真的會淚流滿面!😭


原文出處: 艾瑞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