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名將終身未得封爵,解析背後的帶兵管理細節

飛將軍李廣神力無窮,狩獵時射石虎的故事家喻戶曉。

閣序》中談到「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是為飛將軍不能封候而感慨,也形容一個人懷才不遇,命運不濟。

然而李廣一直難封侯,真正的原因是有跡可循的。

 

文帝十四年,匈奴大舉侵入,善於騎射的李廣,斬殺很多敵人立下戰功。

武帝時任李廣為將軍,李廣出雁門關進攻匈奴,由於折損的士兵太多,又被敵人活捉,削職為平民。

後來再跟隨衛青的軍隊討伐匈奴,李廣未立戰功

與博望侯張騫一同出征,李廣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當然也沒有封賞。

最後李廣因為承擔迷路罪責而自剄,結束一生。



自古兵家向來崇尚治軍嚴謹,李廣治軍寬鬆,平時不練兵,部隊紀律性差,

甚至行軍不列隊、部營不設崗哨,軍隊管理一律簡化,

常行軍到一個地方後,就在有水草的地方安營紮寨,人人自便。

李廣這種風格對士兵寬厚不嚴苛,因此士兵愛戴他,樂於為他效力。雖然他因此得到了士兵的支持和愛戴,然也犯了兵家大忌。


當時與李廣齊名的另一名將程不識因治軍嚴格,

然「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士兵們不喜歡到其帳下服役,而更願意到李廣部隊。

李廣、程不識一寬一嚴,呈現不同的帶兵風格。

 

程不識是非常嚴謹的將領,將部隊按照最嚴格的紀律訓練,有職責明確的指揮系統。

部隊出戰時,總在人不解甲、馬不卸鞍的戒備狀態。

凡是他率軍作戰,左右一定有掩護,一隊一隊互相呼應,互相照管。

行動起來,全軍一起行動;紮下營來,敵人沖不動

在治軍有方,軍紀嚴明,生平未嘗敗績前提下,因此又稱不敗將軍最後封霸成侯。


程不識對「李廣軍極簡易」的評價是:

雖然「其士卒亦佚樂,鹹樂為之死」(士兵們高興,也願意為他賣命),然「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一旦匈奴人來攻打,就頂不住了),「我軍雖煩擾,然虜亦不得犯我」(我們雖然辛苦,但匈奴人占不著我們便宜)。

 

李廣、程不識代表了兩種指揮管理的典型,各有其優缺點。

程不識戰不敗;是透過不斷地積累勝利。

而個人英雄主義的李廣不是大勝,就是大敗,

就好像在賭場賭錢都壓大筆,結果就是大贏或大輸。

李廣的方式適合奇兵出奇制勝,然正規大規模作戰絕對要像程不識這樣的將領。漢武帝就不曾讓李廣領導主力部隊。

 

司馬光對二人帶兵的風格曾有一針見血的分析,

他說軍隊一出動就要有嚴格的軍紀,否則,不論勝敗都是凶。

效仿程不識,即便打不了勝仗,還可以保證不失敗,

如果學習李廣的方法,很少能避免全軍覆滅的結局。


居上風的時候,李廣的軍隊較容易成功。

平常的時候,程不識的作風可以維持不敗。

如我們不知道眼下的局勢,選擇程不識類型的作風較穩健妥當。

所以帶兵打仗,寧可學程不識,不可學李廣。

 

回到開始的議題,「難封」對李廣而言是一生的遺憾;不可歸結於命運使然

李廣的軍功不夠,實是與他治軍打仗的風格聯繫在一起的,

至死,李廣仍把自己的不封侯歸結於「天」,未能從自身上找原因,

如果能常自我檢視,做好PDCA,以更嚴謹流程嚴以律己,相信就會有不同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