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看不到後腦勺到洞悉盲點:餐飲高手的問題解決修煉之路

 《再優秀的人,也看不到自己的後腦勺》

這句話出自陶育均老師在《高手私房話》裡的一句箴言,
如今已被我收錄在酒姨誌中。

這句話讓我深刻體會到,無論多優秀的人,
都難免會看不清自身的盲點。


餐飲營運每天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需要解決,
有些是短期應變的緊急處理,也有些需要長期調整的矯正措施。

在上半年度與夥伴們面談時,
我突然發現:

夥伴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其實是一項需要不斷培養與訓練的技巧。

 

透過經驗累積確實可以有所進步,
但更重要的是通過問題背後的分析來預防未來發生同樣的問題,
並找出真正的癥結點。

正因為如此,
我開始留意並尋找問題解決相關的課程。

 

巧的是,
CXO
正好推出了陶育均老師的直播課程,
同時Jerry也在《高手私房話》Podcast節目裡採訪了他:
EP52
《掌握問題解決的精髓》,

談到如何讓問題分析能力成為你的性格特質。

CXO隨後也開了實體課,
我便立即報名,滿心期待。為了準備這堂課,

我還把Podcast上的陶老師專輯聽了一遍,當作課前的預習。

 

儘管前一天台中新品牌的開幕活動從早忙到凌晨兩點多,
活動結束後,我把營運交給Yvonne處理,
便搭上高鐵,帶著宿醉疲憊的身軀趕回台北上課。

 

我心中清楚,
支持我的是對學習的熱忱、渴望和尋求解方的快感,
以及希望如何將學到的知識內化,進而影響思維、行為與結果!

課程一開始,老師直接切入主題:
「如何定義問題?」

他提到,應該從我們「想達成的目標」出發,
而不是一開始就著眼於解決方案。

許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問題其實只是水面上的冰山一角,
若是問題沒有定義清楚,很可能會帶領組織走偏,
甚至花費大量時間解決錯誤的議題!

 

特別感謝第五組的同學們,
他們選擇了我現在公司團隊所面臨的問題,
讓整堂課都能圍繞這個真實案例,
與我一同思考解決和優化的方式。

整堂課下來,
陶老師對於時間、空間、色彩、規格、燈光、聲音的精準掌控,
甚至連便利貼的撕法都精心設計,
讓我深感佩服。

這八小時的課程像是一場精彩的演出,
也讓我被陶老師獨特的教學模式深深吸引。

隔天,
我立即在半年度的總部營運主管會議上與大家分享了課堂中的心得,
並實際演練了操作課堂上所討論的問題。

我們一起理清了真正的主因和核心問題,
接著擬定了具體的對策目標,還列出了長期的改進指標。

當具體的對策目標寫出來時,起初確實覺得有些遙不可及,
但按照老師教的步驟,逐步分析、條列並規劃,
大家集思廣益訂下的小目標,
最終促成了《值班經理加速器》的專案。

對於接下來的執行與成果,我充滿期待!

非常感謝陶育均老師,
也感謝CXO的實體課,還有第五組的同學們,
當然還要感謝我的營運主管們,
願意一起學習新方法來解決深層問題。


本文出自 TOASTERiA CAFE  CEO  張琇茹

從台積電的成功祕訣,學習如何設計以客戶為核心的顧問模式

台積電辦運動會當天創辦人張忠謀先生表示

"2024年又是破紀錄的一年;然最嚴峻的挑戰就在眼前"

這句話同樣也對自己說"在這樣的環境中,期望繼續發展,再創奇蹟"


台積電的商業模式是以從「客戶」定義商業模式,而非從「產品」

策略第一是「滿足客戶需求」

提供客戶可超越對手、或至少與之匹敵的技術與設計、

與客戶建立良好關係

 

從台積電的商業模式來看,

企業顧問可以設計類似的客戶導向商業模式,

以解決客戶的特定需求;協助企業或學員成長和提高競爭力。


從「客戶」出發,而非「服務」

洞察客戶真正需求:

深入了解客戶的痛點和需求,

提供解決方案,而非從顧問服務的現有模式出發。

從台積電的成功祕訣,我思考了以下設計以客戶為核心的顧問模式

 

.以客戶需求為核心

從客戶的痛點和挑戰出發,

設計定制化的顧問方案,競爭優勢分析

管理工具及數字化解決方案

提供讓客戶脫穎而出的策略建議。

 

.彈性服務模式

快速響應客戶變化,

在溝通與服務的流程上保持靈活,

提供靈活與可負擔的服務

如按需或成果收費,設置多種溝通渠道,

降低顧問服務門檻。

.高效與高品質

精簡流程,縮短執行周期,

效率導向的服務

設計一套能夠快速產出價值的流程,

縮短從問題診斷到方案執行的周期,

建立高標準的服務流程,

都具有一致的高品質,有可追溯過程和結果安排,

確保每次服務的可靠性和品質。


.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通過增值服務和多樣化溝通,

強化顧問與客戶的長期互動。

在顧問項目完成後,提供持續的增值服務

協助客戶分析競爭環境,並提供創新協助,

讓客戶保持市場競爭力。

加強顧問與客戶之間的長期合作關係。

 

.一站式解決方案

提供從問題診斷、策略規劃到

執行落地的一站式顧問服務,

讓客戶在單一窗口即可獲得全面支持,

透過這種客戶需求驅動的商業模式,

減少客戶尋找多方管道的時間與精力。 

透過以上客制化解決方案:

根據特定需求,設計專屬的顧問方案,

而非一套通用的顧問服務,

確保每位客戶都能得到

符合解決痛點需求的支持。

這就是我從台積身上學習到可以應用在企管顧問上可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