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隔天有重要考試,會怎麼安排呢?

明天是孩子學校的期中考

我們在考前就和孩子約定今天如果天氣好就出門

孩子問我們是不是輕忽考試的重要性

我告訴孩子:"考試不是你唯一的價值標準。"

每次的成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

是否能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成長,並享受這個過程。

我們可以把考試當成一個挑戰,然不是讓我們壓力負荷的判決。

「也不是為了給或不給壓力,而是練習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考試」

我試著解釋「如果分數沒有達到預期,

我們就一起找出錯的原因,然後制定接下來的學習計劃

如果分數超過預期,那就會發現,

原來自己比想像中更有實力! 之後怎麼繼續保持下去」


我和老婆都相信: 與其讓孩子困在考試焦慮中,

不如教他如何面對壓力,學會平衡生活與情緒。

考試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然更重要的是懂得調節自己,

學會在壓力中找到平衡。

孩子說: 該不會爸爸今天也要我感受甚麼吧~

我笑著說:"我們今天有很多體驗阿"

車子經過平溪時-看到了有人放天燈為台灣祈福

來到福隆看沙雕展觀察-為何颱風天過後沙雕能不受影響

欣賞東北角海岸風光外-沿途看到許多自行車騎士往上坡騎的毅力

聽著海風看著大海的感受-體驗大格局的視角


考前出遊,想讓孩子體會的五個智慧

1.面對壓力,不是要逃避,而是學會找到平衡。

當我們感到壓力時,適當的放鬆反而能提升專注力。

2.與其追求完美,不如學會接受不完美。

考試只是成長的一部分,不完美反而是學習的動力。

3.學會面對焦慮與緊張,才能更從容地應對挑戰。

4.體驗式學習,讓知識不侷限於課本。

學習是多元的,透過各種體驗來豐富孩子的視野與心靈。

5.用心感受生活中的每個當下。

成績好壞都只是片刻的,

感受生活、探索世界,是陪伴我們一生的財富。

原來這就是同時兼具精度與準度的問題解決法...

問題分析與解決- 陶育均老師

在陶育均老師的《問題分析與解決》這門課上,

我很驚訝老師把這三個月的工作,在一天內讓我們完整經歷了一次。

這堂課程非常忙碌,是我上過最忙的課程之一。

整堂課眼、手、腦、心都停不下來,

透過小組討論和演練,將我們選定的目標完整練習一次。


【育均老師課程三大亮點】

一、#用學員案例直接帶領演示

福哥在《教學的技術》提到如何用學員案例取得高階主管信任,

並讓原先在上台開場講話後就要離開的大老闆們,

請秘書推掉整天行程留下來上課。

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願景,我很好奇其他老師是否能做到。

結果,育均老師真的做到了!

育均老師現場演示案例,是從學員提案主題中過來的,

再透過問題分析解決的系統手法,引導全班進行發想討論,

找出對策,制定行動計畫,最後上台發表。

這樣行雲流水的教學讓人印象深刻。

課後一週,我都能清楚記得整天的每一項流程與工具手法。

#老師講的少_學員學更多

 

二、#先引導再給方向

同學的問題,育均老師會現場提問引導我們找出答案,而不是直接回答。

下課休息時,老師會找出相應的案例,立刻調整投影片。

這是上千個演練案例累積的超強資料庫。

給答案看似最快,但卻不是最好的方法。

學員若沒有經過思考,下一次遇到問題,仍會用直覺反應去處理。

引導提問能力是啟發學員思考與連結更多可能的關鍵。


三、#精準掌握環環相扣

工程界對標準的定義,包含上限與下限,即所謂的公差

精度與準度有不同的意義,這堂課同時兼具兩者。

上課同學提問,老師不是回答後面會講到

而是說下午13:50會說,笑翻全場的同時,

老師真的在13:52講到這部分。

每個環節緊密相扣,沒有一絲多餘,

從完整的課程設計到完美的演示,無可挑剔!

 

問題分析解決的多重用途

問題分析解決不僅能解決現有問題,也可以用來達成未來願景。

這套系統手法,不只用在品質、工程、設計、客訴領域,

對於服務流程、專案阻礙、日常生活問題等的處理都有幫助,

對於績效提升有很大幫助。



實務經驗+教學技巧+示範演練+上台報告

問題分析解決的系統手法有很多,工具也不難。

但有實務經驗、能教得好、示範演練、

還教你練習報告的老師,真的很少。

這堂課很忙很過癮,我強烈推薦朋友們有機會一定要上!

課程設計的啟發

育均老師激起了我重新設計課程的想法,

未來我要逐步調整課程講述案例與學員實務案例比例,

有朝一日也期望達到老師的水平!

現在進行企業輔導時,也會使用到過去的問題分析手法,

感謝老師協助昇華我對這系統的認知!

 本文轉載: Kevin Pan 心得分享

如果經常遇到不確定的意外狀況,該怎麼有效面對

 有學員問了一個問題

如果時間管理經常遇到不確定的意外狀況

該怎麼有效面對及安排呢?

 

課程中作了以下的引導:

1.設定排序:確保重要任務在不確定情況下仍能完成。

    適時檢討:定期盤點,根據意外狀況進行調整,.

    避免同類問題反覆發生,降低意外比例。

2.建立緩衝:在計劃中預留額外的時間來應對突發事件,

    避免小的變動影響整體進度。

    靈活調度:不要將時間表安排得過於緊湊,

    可以根據情況變化進行調整。

3.預見風險:分析哪些地方容易出現意外,

    提前制定應對措施或備選方案。

    應急處置:準備好應急資源和工具,

    以便迅速應對問題,讓處理意外時間變短。

我自己也是用這樣的方法來處理

因應企業可能的風險很多,今天開課在台北,掌握度高

就一早8點與一新企業進行Concall,快速進行後才到教室進行上午課程

目前課程對焦會議都已安排到12月開課的課程了

 

來到教室隔壁居然有一群朋友在隔壁

很多事就是來的很巧

也因為課程都掌握好,也有時間可以與朋友們拍照

同樣地,之前有人問我行程都排滿,

甚麼時候安排對企業的會議

這件事情可以分三種狀況來安排

 

1.不是一定要開會的,就用替代方式來進行

  如果企業要的是了解老師,了解課程

  我們一定有各種替代方式來進行

  這當然也是專案管理+高效會議技巧

 

2.企業或管顧是有提早計畫型的

  就用專案邏輯將戰線往前拉

  就像今天的企業是首次合作進行

  然我們在3/12就已經完成聚焦會議

  討論好今天所有課程進行的各項細節

  我今年很多1112月開課的課程都已經完成課程聚焦會議了

 

3.臨時型的課程需求

  這種的就是要請三方喬出一個共同時間

  感謝曾經配合我時間的企業及管顧

  通常我就會利用一個月極少數的半天課或晚點開始的課程

  安排一大早8點來進行

  偶爾也會利用晚上來進行

  然後用最短時間尋求大家的共識

不確定的意外狀況總會發生,讓不確定性降低、意外數減少

處理意外時變短,預防意外就是推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