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員與教練

有頂尖的技練,有熱情的輔導員
比賽,還是要靠選手自己一步步完成

過去一個月,同時擔任了兩堂課程的學員以及輔導員
這段時間,有非常不同的強烈感受
首先,一場球賽,球員是聚光燈的重點;教練是幕後的推手
球員要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漂亮的成績
教練要透過不同的方法激發出球員潛力
站在學員的立場,我常會想
輔導員這麼客氣的建議,背後想表達的是要我重作嗎
站在輔導員的立場,我常會思考
說出甚麼樣的話才會讓伙伴甘之若飴的接受
自己是學員時,輔導員好心給的建議
我曾經很誠實的回覆:"學長,那個不是我的特色"
自己是輔導員時,觀察輔導員給夥伴細細叮嚀
也聽到了伙伴對自己想法的堅持"但我就是..."

其實,甚麼才是標準答案呢?
每個人有自己想要呈現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
輔導員是幫助學員,把獨特之處發揮得更好
以經驗、判斷而言,教練通常比選手有更多的客觀立場
教練一定是發自內心為選手好的,
假若教練教球員的招式,選手沒有使用,但最後得分了
不一定是招式不對,只是每個人有自己的得分方法

教練用選手的立場因材施教,用心放在選手上
選手尊重教練的判斷,信任前輩的智慧
結合教練的經驗加上選手的努力表現
就能達到教練和選手合為一體的境界

其次,戰場上的學習才是最好的學習
看了再多的武功祕笈還是無法上場的
我們常說:駕照筆試考滿分和會不會開車是兩回事
甚至,路考過了也不一定就能開好車

記得自我修練,不如找人演練
與其埋頭苦幹,不如多聽多看
而輔導教練,就是最好的角色

這時,準備的策略就是
沒有經驗就要有時間,沒有時間就要有經驗
這是我從福哥憲哥兩位老師身上學到的
所以,教練要幫選手思考比賽的配速,衝刺時刻不能只押在最後
如果沒有充分把握,當然選擇穩穩的進展

在輔導專業簡報過程,除謹遵福哥在簡報上的要求
我將整個輔導時程以專案方式來進行
每天提醒夥伴一些方法或技巧,或刺激或鼓勵夥伴
每周設定檢核點後彈性調整每位的狀況,符合PDCA精神
輔導的夥伴每個人的狀況都不會相同
會有主動積極三天兩頭打電話來討論進度的
也一定有自我意識較強,不易跳脫原有框架的
如果有全力以赴,不斷重鍊打造出驚人表現的選手
就會有經教練關心後仍自我感覺良好不想調整的夥伴

從初期給自己看的夥伴管制表,變成了隨時的關懷
我對每位夥伴選擇了不同的方式,
也觀察出願意歸零的選手能創造出更多的球路
談到每位選手有不同的可塑溫度範圍
如果像塑膠,教練只要在旁邊給與一點點的溫度
塑膠型選手就可以自由的調整到想要的狀態;
如果像金屬,教練要不斷提升到幾千度的高溫
金屬型選手才能慢慢的修正原本被定型的區域
即使大家都知打鐵要陣熱,但要怎麼熱才是關鍵阿
提醒自己,當身分切換選手時
一定要擴大自己的溫度範圍,讓教練容易雕琢
再來,要好好思考:
甚麼樣的人就該選甚麼樣的武器
教練幫選手挑工具;選手自當要將屬性想法讓教練知道

更重要的是
不論站在哪個位置,都要考量聽眾或裁判的角度
不是想怎麼得分都可以的
比賽就有比賽的規則,取得有實質意義的得分
有時會讓自己的信心及價值更加不同
當然
分數只是刺激訓練的獎勵
絕對不是學習最終的目的

扮演不同角色,都要恰如其分

隨時要準備好,更多不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