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無法滿足業務需求時的思考

 在排程會議上遇到了:"每個業務都有想要產線產能的狀況,

導致產線無法滿足,會議很難有共識。"

這時候該怎麼面對呢?

這是學員在課堂上問我的問題



我就開始提問:"請問產線都全滿了嗎?"

"幾乎都滿載了"

"甚麼是幾乎? 先問一個問題:請問產線中的瓶頸是哪一個製程"

"ABCDEFGH製程中的F工作站"

"那請問F站的良率是極限了嗎? 有甚麼方法可以再拉高"

"如果良率拉高到極限,產能可否再增加到更大的狀態"我又接續著問

"是良率和產能同時要一起提高嗎?"

"要先提高良率,在減少資源前提,再提高產出,

不然在低良率下提高產出只是浪費"

"主管盯這裡的有效產出,每天每天確保不要有浪費,

並推行在瓶頸站的改善活動"


"再來,我們看一下瓶頸作業站是否以是100%稼動,

請問有日夜班作業了嗎?"

"有日夜班了"

"24H都有作業嗎?"

"假日停線沒有動作"

"停線是因為機台要保養還是因為人力不足"

"人員要休息"

"如果是瓶頸站人力限制,這時候就要進行三個動作

1.輪班制度調整,用班別方式讓日一二三四 以及

二三四五六的不同班別都有人可以作業

2.立刻儲備預備人力,先以多能工方式可輪替,

再來儲備可能可在假日接替的人力

3.將瓶頸站所有作業系統標準化,確保未來不會因瓶頸站資源被卡住"

 

再來看設備及機台

請問瓶頸站的設備妥善率高嗎? 會不會有故障?

如果是更換備品,備品是否都以隨時有預備,

透過週期在一旦有需要前可以提前更換

 

下一個檢視前一站來料,請問前一站E作業站的來料品質良率好嗎?

"還不錯"學員這樣回答

"如果良率接近100%就沒問題,

如果良率不佳,一方面改善前段良率及自主檢查能力

另一方面考慮在進入F作業站前設立管控機制,確保良品才進入瓶頸站


"廠內還有沒有其他隱藏產能是在其他地方可以替代此作業的

  如果沒有,有無其他外包或可以開發出產能的替代方式可以同步評估

 這部分可以請SQE 和採購一起協力來幫忙

先把外包能力先建立起來。"


"老師所有事情都是只看工廠端嗎?"

"再來檢視需求面,我們可用視覺排程方式請需求單位說出真正出貨需求

以質及量的角度來排出其優先序,

如果卡在機台設備

就評估有哪些是限制因素(限制某些產線、要求只能廠內作)

扣除限制條件的就以替代方案(替代產能、外包方案)來安排

同時評估有哪些可計畫性生產減少切換

 

如果卡在人力資源,就各單位支援協助

如果客戶有機會可以討論:譬如分批次出貨、合約協商...

 

"生管排程面: 以專案管理排程控管角度

每天確認瓶頸的順暢度;預備資源的進度


"這些主要關鍵點,每天各單位主動報進度讓大家知道狀況"

從這一點一點來看還有哪些機會可以解決供需問題。"

 

最後學員下一個結論:

老師;我明白了,

會議要有一位能夠有能力判斷整個局面的決策者

 

從學員的一個看似只是一個會議爭議的提問

一連串地引發了更多的討論

從需求、排程衝突、瓶頸管理、品質控管的方式

計畫生產調度、預備產能及人力培訓、稼動管理

提升有效產出方法、利害關係人協調、會議管控...

 

透過引導提問,一步步挖掘出清晰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