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的任務:致命清算》
已正式上映,
不少影迷已進戲院感受
Ethan Hunt 的再度奔命。
但在討論最新情節之前,
我們不妨回顧《致命清算(上)》
中那些讓人印象深刻的「抉擇時刻」。
在這一集中,
Ethan 面對的不只是
敵人和爆破,
而是一連串困難的決策:
該保護誰?
是否該放棄某項技術?
這些選擇看似遠離現實,
但其實和我們每天面對的
職場抉擇有高度相似性。
今天想從兩個情節切入,
搭配幾個簡單表格與決策工具,
看看這部電影中有哪些關鍵時刻,
其實就是一個接一個
經典的「決策演練」。
Ethan 要保護誰?
急迫與重要的兩難交錯
敵人設下一個圈套,
讓 Ethan 必須在
掌握關鍵線索的 Grace
和任務老戰友 Ilsa
兩位角色之間做出抉擇:
Ethan 無法同時救兩人,
這是他必須在極短時間內完成的抉擇。
這種「重要但不急」
與「急但不一定重要」的兩難局面,
正好對應到我們常用的
「急迫-重要四象限」工具:
Ethan 的選擇,
不是情緒驅動,
而是價值排序。
他知道 Grace 掌握著
推進任務的鑰匙,
也象徵著未來的可能性。
雖然痛苦,
他仍選擇了她。
反思:
兩件事情同時發生,
一件是老闆交辦的緊急任務,
一件是你原本就排定要處理的關鍵專案。
你最後怎麼選?
你是依照「誰先吵我先做」,
還是有自己的優先排序原則?
在另一段情節中,
Ethan 的行動遭遇突發變數,
原定的計畫全數無效。
此時,
他必須快速評估其他行動路徑,
並在風險與報酬之間做出抉擇。
這類場景最適合用
「決策模擬矩陣」來整理。
決策模擬矩陣

這個矩陣不只幫助決策人
更清晰看到各方案的權衡,
也避免在高壓下陷入
「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維。
Ethan 能從容應變,
正因他事先就設想過各種
「如果不行,還能怎麼做?」的狀況。
反思:
你曾否準備過類似的備案選擇?
或你也經歷過
「原本想得很好,突然全盤打亂」的情境?
那時的你,怎麼應對?
特務的世界很遠,
但決策的難題很近。
我們或許無法像 Ethan Hunt 那樣,
靠一個決定就拯救世界;
但我們卻常常在日常生活中
面對那些看似「沒選項」的瞬間。
決策,
不是選最完美的答案,
而是從有限選項中,
做出最有價值的選擇,
並願意承擔後果。
● 有時,
我們在「救誰?」的壓力下,
必須看清楚什麼是最重要的。
● 有時,
當所有計畫失效,
我們要有能力找出「另一條能走的路」。
● 而所有這些,
都不是天生的直覺,
而是可以透過訓練與反思養成的「決策能力」。
你在《致命清算(上)》中,
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個選擇情節?
哪一段,
讓你聯想到自己生活或工作的困難決策?
你會用什麼方式來分析當下情境呢?
#MissionImpossible
#致命清算
#決策矩陣
#急迫重要四象限
#電影人生管理課
#職場學習日常
#行動前思考
#關鍵決策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