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平凡使用者,對MIT最深的告白

 

20112月,年輕的我站在光華商場前,看著櫥窗裡一排排的手機。

智慧型手機開始普及年代,iPhone風頭正盛,韓系機也勢不可擋~

而我,選的是HTC Incredible S

朋友問:「為什麼是買這台啊?」

我很堅定:「因為它是台灣的品牌。」就是這麼簡單的理由

這些年,我一共換了4支手機,3台筆電,

HTC 手機後,陸續換機包含Zenfone4-> ZENFONE 6-> X01

電腦從A52J->UX330U->ZenBook->Vivobook(上述都是ASUS

從進職場到當主管、從做報告到授課,這些台灣品牌一直陪著我

我看過它們初生時的青澀,過程無畏懼的創新,

也見證了它們不斷進化的堅持。

而這背後的供應商:晶片、記憶體、顯示卡、主機板,甚至於代工廠

其實也都代表著就是台灣戰線的供應商

有人說:「你是不是品牌情懷太重?」

我笑著說:「這不只是情懷,是一種信念。」

曾經,台灣品牌在市場上並不佔優勢。

朋友會問我:「為什麼你都堅持一直用ASUS?」

我都會說:「我用的不只是品牌,而用的是信念。」

但我的信念也從不空泛。

ASUS的筆電,多次拿下國際設計獎、創新大獎;

Zenfone手機相機技術、續航能力,也已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我看見他們跌倒、調整、再站起來,

這樣的韌性,不正是我們台灣精神的縮影嗎?

這些年,我越來越堅信:買國貨,是用消費行為改變未來。

當我買下台灣產品,就是在對整條台灣供應鏈投下信任;

我選擇台灣貨時,就是對台灣設計、台灣人才表達支持。

當然許多外國品牌有許多優點是大家值得學習的地方,

然而,我們不能總說「為什麼台灣沒有蘋果那樣的品牌」,

卻吝於給本土品牌機會成長的眼光以及具體鼓勵。


MIT,不只是產品標籤,是我們文化、技術、堅持與創意的集大成。

我曾經在捷運上看見一位媽媽對著孩子說:

「這台電腦是爸爸做的喔,我們台灣做的。」

我在旁邊忍不住紅了眼眶。

如果連我們這一代都不相信MIT

那這些為品牌努力的工程師、研發人員、設計師要怎麼堅持下去?

如果每個人都覺得「別人比較好」,那台灣怎麼有未來?

支持台灣品牌,不是非得犧牲品質事實上,台灣有很多品牌都做到了

聯發科的晶片設計、巨大的捷安特 自行車、統一企業的食品...

台達電子的電源組件、微星科技的電競筆電、顯示卡...

技嘉科技的主機板、上銀科技的傳動控制系統...

TSMC 就不用多說)...還有太多恕不一一詳述~


我們有太多太多優質的台灣品牌;

而我也相信未來一定還有更多MIT奇蹟誕生。

15年來,我不是科技部落客,也不是3C達人,我只是平凡使用者。

但因為我每一次的選擇,讓我內心踏實,讓我有力量對自己說:

「我愛台灣,不是說說而已。」

感恩每個陪伴我們一起成長的台灣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