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深入學習的實戰心法+讓人意猶未盡的學習熱力

 終於以學員的身份,參加了陶育均老師的問題分析解決公開班!

稍早公司舉辦內訓,請陶老師來上了3梯次的設計思考

課程中每個環節都有意義,都可呼應到課程的前後安排,

埋了許多,引發學員高度學習興趣與投入。

高密度+高強度+高互動+高實作+高思考的課程內容,

從一開始就讓學員能量滿滿直到最後。


過去舉辦了多次課程,如此讓學員燒腦的課,

居然有超過50%的人在課後評鑑中表示太短了,還想上下去

在我的公司實屬罕見。


跟了3梯次的課之後,私下對於老師如何帶領學員重新定義問題

切分出真正應該且可以解決的問題,再尋找解方的過程印象深刻,

很想學習、讓自己也能擁有這種能力。


在課間休息的交談,陶老師提到了他另一堂代表性的一堂課,

問題分析解決,而在收聽陶老師接受現場直播Q&A時,

利用同樣的問題分析架構,

陶老師對於從未接觸過的產業的問題,結合過去的類似經驗,

給學員深入且不同角度思考的建議,

這些都是將問題分析解決技巧運用到爐火純青的實際案例,

而且還讓我能聽得懂,真的厲害。

於是乎我超級期待地報名了問題分析解決公開課。

果然是招牌課! 原來上課的熱力是100%,這次我感受到的是150%

加上學員又是愛學習,超高積極度、超高投入度,

激盪出了更高程度的火花。

 

以下來說說身為學員的感受吧~

1.”把問題說到讓別人聽得懂,引起別人的共感" 是挑戰1

7位小組成員,彼此背景不同,

在說明各自目前面臨的問題來決定小組要解決哪一個問題時,

許多問題因涉及特殊專業,解釋時多數人聽不懂,而放棄說明。

當問題解釋不清楚時,別人聽不懂時,

大多數人是不是也就放棄溝通跟解決了呢?

還是要換個別人能懂的溝通方法?


(雖然在以計時的時間壓力下,想這個問題是岔題了,

而這個議題也不是這堂課的主題,

但在現實的狀況中,這確實是個值得深思的大問題!)

 

2.”重新定義問題,怎麼切出一個真正攸關的問題?" 是挑戰2

我提出的"人的管理相關問題"獲選,

因為這是每個職場都有的問題,組員間比較能進行討論。

但由於問題範圍太大需要重新定義,在把問題切分聚焦時,

我思考著這個問題的歷史原由與偏見因素,

我就把問題切分在另外的面向,以讓小組能展開討論。

 

我們跟著課程中的問題分析解決-系統化四步驟練習,

根據各自經驗集思廣益,練習了整套流程,

已看到這套流程預期可以達到的效果,

腦袋中思考著: 要趕快找公司內的議題關係人,按照步驟進行討論。

但要如何切出對的問題以及不帶偏見,目前我還沒有把握,

這將是我要克服的關鍵點。

因為惟有問對了問題,才有可能找到對的解決方法。

 

3.我人生中有幾個長期逃避的個人議題,

可直接套用這套流程來練習,應該會有很多新的發現。


陶老師的課,超適合企業內訓,針對清楚的問題,

一定可以發現之前沒發現的細節,找到有效對策。

這樣的訓練不打高空、完全落地,加上豐富多元的授課手法,

從頭貫徹到尾,對我這個內部講師來說,是很棒的學習標竿。

 

幾天後的7/17-7/18,公司舉辦了店長訓練,

我們應用了設計思考的流程,

讓店長們寫下如何讓全年度業績達標的行動計劃。


其中曾參加陶老師設計思考訓練的人有60%

看到大家運用了AEIOU旅程地圖、定義需求、用便利貼創意動腦、

製作敏捷原型,接著在大主管面前自信的進行簡報,

期待2024年,公司的直營店業績能成功達成目標,

這將會是最棒的課程實踐!!

屆時若成功實現,我再跟老師更新這個好消息~

原文出自:Fion

上課前20分鐘,螢幕撥放不出來;聲音出不來的處置...

到連續第十年進入世界品牌前十強的企業

課前一天收到臨時改教室通知

今天提早一小時到教室測試電腦時螢幕就是連不上去

不論重開機、重換HDMI線都一樣

當換不同電腦也是一樣情形

面對時間分分秒秒在跑

距離上課前20分鐘,螢幕還是撥放不出來...

我們決定不走原本教室HDMI連結線的路徑

直接改走實線連投影機

雖然有一條很醜的線,但至少螢幕可正常撥放

為了不要擋住學員的視線

我又特別調了每一組的位置

順利接線後,又發現聲音只能從投影機弱弱地發聲

現場同仁問說:"老師那這樣聲音可以嗎?"

對我來說當然不接受,但也不能等要求現場再有多的時間處理了

我就默默地拿出兩顆喇吧及1500的專業音源線

讓現場轉換成立體音效

 

今天看到學員很認真地將課前學習資訊整理成很完整的筆記

讓學習連貫性更好實在很開心

 

在正式上課時間前10分鐘,還是完成所有軟硬體準備

課程當然還是準時開始

順利準時在下課前將所有學員問題都處理完

----------------------------------------------


很多人都會說,任務總是有太多風險,不確定意外

今天課程就談到很多避免或提早準備的方法與技巧

這些在專案或任務上要能順利如期如質完成的系統性方法

都已將整套系統都整理在下面這13堂課程

歡迎有興趣的夥伴隨時想聽時學習

13個單元分別解決13種不同的問題


01  任務成功率低-了解專案管理

02  目標混淆不清-設定清晰目標

03  需求不斷變更-明確範疇管理

04  執行計劃落後-精準時程控制

05  預算經常超支-落實成本控制

06  多工資源不足-優化資源分配

07  面對客戶抱怨-有效品質保證

08  關係人不支持-維護利害關係

09  意見衝突矛盾-解決衝突問題

10發現風險變化-風險應對行動

11團隊協作挑戰-實踐敏捷管理

12專案收尾結案-文件系統管理

13工作生活平衡-人生專案思維


歡迎觀賞專案管理秘笈 https://pse.is/6f6uwy

透過引導提問,一步步挖掘出清晰的解法

 在排程會議上遇到了:"每個業務都有想要產線產能的狀況,

導致產線無法滿足,會議很難有共識。"

這時候該怎麼面對呢?

這是學員在課堂上問我的問題



我就開始提問:"請問產線都全滿了嗎?"

"幾乎都滿載了"

"甚麼是幾乎? 先問一個問題:請問產線中的瓶頸是哪一個製程"

"ABCDEFGH製程中的F工作站"

"那請問F站的良率是極限了嗎? 有甚麼方法可以再拉高"

"如果良率拉高到極限,產能可否再增加到更大的狀態"我又接續著問

"是良率和產能同時要一起提高嗎?"

"要先提高良率,在減少資源前提,再提高產出,

不然在低良率下提高產出只是浪費"

"主管盯這裡的有效產出,每天每天確保不要有浪費,

並推行在瓶頸站的改善活動"


"再來,我們看一下瓶頸作業站是否以是100%稼動,

請問有日夜班作業了嗎?"

"有日夜班了"

"24H都有作業嗎?"

"假日停線沒有動作"

"停線是因為機台要保養還是因為人力不足"

"人員要休息"

"如果是瓶頸站人力限制,這時候就要進行三個動作

1.輪班制度調整,用班別方式讓日一二三四 以及

二三四五六的不同班別都有人可以作業

2.立刻儲備預備人力,先以多能工方式可輪替,

再來儲備可能可在假日接替的人力

3.將瓶頸站所有作業系統標準化,確保未來不會因瓶頸站資源被卡住"

 

再來看設備及機台

請問瓶頸站的設備妥善率高嗎? 會不會有故障?

如果是更換備品,備品是否都以隨時有預備,

透過週期在一旦有需要前可以提前更換

 

下一個檢視前一站來料,請問前一站E作業站的來料品質良率好嗎?

"還不錯"學員這樣回答

"如果良率接近100%就沒問題,

如果良率不佳,一方面改善前段良率及自主檢查能力

另一方面考慮在進入F作業站前設立管控機制,確保良品才進入瓶頸站


"廠內還有沒有其他隱藏產能是在其他地方可以替代此作業的

  如果沒有,有無其他外包或可以開發出產能的替代方式可以同步評估

 這部分可以請SQE 和採購一起協力來幫忙

先把外包能力先建立起來。"


"老師所有事情都是只看工廠端嗎?"

"再來檢視需求面,我們可用視覺排程方式請需求單位說出真正出貨需求

以質及量的角度來排出其優先序,

如果卡在機台設備

就評估有哪些是限制因素(限制某些產線、要求只能廠內作)

扣除限制條件的就以替代方案(替代產能、外包方案)來安排

同時評估有哪些可計畫性生產減少切換

 

如果卡在人力資源,就各單位支援協助

如果客戶有機會可以討論:譬如分批次出貨、合約協商...

 

"生管排程面: 以專案管理排程控管角度

每天確認瓶頸的順暢度;預備資源的進度


"這些主要關鍵點,每天各單位主動報進度讓大家知道狀況"

從這一點一點來看還有哪些機會可以解決供需問題。"

 

最後學員下一個結論:

老師;我明白了,

會議要有一位能夠有能力判斷整個局面的決策者

 

從學員的一個看似只是一個會議爭議的提問

一連串地引發了更多的討論

從需求、排程衝突、瓶頸管理、品質控管的方式

計畫生產調度、預備產能及人力培訓、稼動管理

提升有效產出方法、利害關係人協調、會議管控...

 

透過引導提問,一步步挖掘出清晰的解法